混双冠军夺回来了,孙颖莎和王楚钦打球能有多精准?
混双冠军夺回来了,孙颖莎和王楚钦打球能有多精准?
30日晚,中国队组合孙颖莎和王楚钦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决赛中,以精湛的技艺战胜朝鲜队李正植和金琴英,成功夺得冠军。
刘国梁在节目中一击让乒乓球飞过五角星中间的小孔 | 爸爸去哪儿
孙颖莎和王楚钦的胜利,不仅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技术和战术能力,也揭示了乒乓球运动中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气温对比赛结果的影响。这项运动的竞技难度极高,运动员需要对击球的时机、位置、力度和角度进行精确控制。而温度,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却可能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乒乓球仅重2.7克,气温改变飞行轨迹
乒乓球的质量仅有2.7克,直径4厘米,这样的物理特性使得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马格努斯力(因旋转产生的力)对其飞行轨迹影响显著。当气温升高时,空气分子运动加快,空气密度减小,粘性增大,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乒乓球的飞行方向。
气温升高5℃,落点远1厘米、接球位置低1厘米
研究者通过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乒乓球的运动轨迹。假设乒乓球以6.2m/s的前进速度、1.6m/s的上升速度和80rad/s的上旋速度发出,分别在30℃、20℃和25℃的环境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下降阶段,温度每升高5℃,乒乓球的落点就会偏移1厘米。这意味着,如果奥运会赛场温度比平时训练温度高出5℃,乒乓球的落点就会有1厘米的位移,这相当于球半径的一半,需要运动员及时调整接球位置。
比赛中的孙颖莎和王楚钦 | 央视新闻
温度降低,球拍变硬、乒乓球飞行变远
除了对乒乓球本身的影响,温度还会改变球拍胶皮的弹性。研究显示,随着温度降低,胶皮的恢复系数会升高,这意味着在较低温度下,球拍的反弹能力更强,击球后球速更快,飞行距离更远。然而,高温对乒乓球自身的影响是增加飞行距离,对球拍胶皮的影响则是减弱反弹能力,这两种作用的综合效果目前还没有具体研究验证。
乒乓球比赛,可以说是毫厘之间见功夫。仅仅温度一个外部因素,就会给乒乓球带来如此复杂的变化,可见这项运动难度之大,对运动员的控制和调节能力要求之高。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在奥运赛场上屡创佳绩,精确度无疑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今天,孙颖莎和王楚钦再次展现了精妙的控制与力量的完美结合,不仅为中国队赢得了乒乓球项目的首金,也夺回了东京奥运会遗憾失去的混双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