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杭城家话】假期末,父母和孩子更易起冲突?4个常见场景的化解办法推给家长朋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杭城家话】假期末,父母和孩子更易起冲突?4个常见场景的化解办法推给家长朋友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7795072_121118946

寒假即将结束,家长与孩子之间容易出现哪些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4个常见场景,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寒假生活,家长们在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有过困惑、纠结、迷茫,甚至难过、生气、无助?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联合西湖区家长学校分校,共同梳理了假期中家长陪伴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动怒”瞬间,到底该如何放下“执念”,保持平和心态,回归到孩子身边温暖陪伴的好父母角色呢?以下建议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场景一:都是手机惹的祸

春节期间,孩子每天抱着手机玩游戏、聊天,父母考虑放假要给孩子休闲时间,而且又是春节,就听之任之。临近开学,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收收心,于是就对孩子提出收手机的要求,结果遭到孩子拒绝。爸爸和孩子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孩子扬言:“你要是收了我的手机,我就不去上学了。”

家长护航锦囊

  • 建立规则而非对抗

通过协商,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的规则,如每天使用的时长、禁用场景,避免单方面强制断网引发对抗。在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可通过手机“屏幕使用时间”功能设置自动锁屏。

  • 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在手机使用的问题上,家长不要急于求成,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根据孩子日常的兴趣爱好创设活动场景,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减少对手机的关注。

  • 家长要有“离线生活”

父母不应该在假期开始时对孩子一味纵容,也不能在假期结束前简单粗暴地指责,而是要当好指导员——和孩子一起做好假期规划;做好监督员——监督孩子是否有效完成假期计划;更要做好模范员——给孩子树立正向的榜样。

场景二:作业拖延大作战

眼瞅着开学日期越来越近,娃的寒假作业还剩一大半。这边家长心急如焚,扯着嗓子喊:“你到底什么时候写作业?天天就知道玩!”那边孩子要么低着头不吭声,要么顶嘴:“你别管我,我自己会写!”一来二去,家里火药味十足。

家长护航锦囊

  • 指导梳理,共定计划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先别着急上火。别指望孩子一口气写完所有作业,冷静沟通,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聊聊作业进度,一开口就是指责反而得不偿失。一起重新规划剩余时间,把作业按难易程度分配到每天,比如上午攻克难题,下午做简单抄写,赋予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权利,增强责任感。

  • 避免批评,减少对立

用“我担心作业质量会影响开学状态”代替“你怎么这么懒”,运用同理心表达对孩子的关切,减少亲子之间的对立情绪。作业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别让它成为亲子关系的绊脚石。

  • 正向引导,弹性奖励

要是孩子按时完成,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增加自由活动时间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家长也别在孩子写作业时玩手机或者一直盯着,可以在一旁看看书,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这样亲子关系和谐了,作业也能顺利完成。

场景三:我的时间我做主

“都几点了还不起床!马上就开学了,你还想不想有个好状态!”妈妈走进卧室冲着孩子吼道。孩子用被子蒙住头喊道:“你干嘛呀,别烦我!”这一整个寒假,她习惯了熬夜追剧、玩游戏、睡到自然醒。“还睡?你都快成猪了!”妈妈越说越激动,直接把孩子的被子掀掉。孩子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冲着妈妈大声道:“你能不能别管我!我自己的事自己知道!”面对孩子假期作息紊乱,妈妈的督促要求往往适得其反。

家长护航锦囊

  • “阶梯式”调整大闯关

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阶梯式作息表,每天将作息时间提前15—30分钟,循序渐进,逐步调整至正常状态。每晚提前15分钟睡觉可解锁一个奖励。

  • “早起探险家”任务

设定一个“早起探险”任务,例如观察日出、晨跑等,让孩子在早晨有期待和目标。将早起与有趣的户外活动结合,让孩子感受到早起的乐趣和意义。

  • “模拟开学日”角色扮演

与孩子一起进行“模拟开学日”角色扮演,减少开学焦虑,让孩子提前适应开学节奏,减少对作息调整的抵触情绪。

场景四:一天到晚就让我学习

孩子窝在沙发里,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被精彩的节目深深吸引。妈妈走进客厅说:“寒假最后两天了,你还在看电视?”语调像绷紧的琴弦。孩子刚要张口,爸爸就接着说:“马上要开学了,你得收收心,就不能把下个学期的课程提前预习完吗?”孩子一下急了,从沙发上坐直身子反驳:“我寒假拼命写作业,就不能放松会儿?”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愈发紧张。

家长护航锦囊

  • 设立“缓冲仪式”

亲子冲突常爆发在任务切换时,建议家长回家后先观察十分钟,用“今天有什么新鲜事吗”替代质问,给孩子从娱乐状态过渡的心理准备期。同时,在亲子沟通中家长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孩子也要体谅家长的期望,双方多交流感受。

  • 具象化“成就清单”

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共同制作倒计时日历,用番茄钟划分学习时段,让目标可视化、可达成。也可以将写完的练习册、补习笔记用便利贴标注完成日期,既让家长具体感知孩子的付出,也让孩子直观感受努力的价值。

  • 协商“放松额度”

将开学前三天设为过渡期:逐步减少娱乐时长,同时保证每天有30分钟“放空时间”。可约定全家晚餐后散步20分钟,让神经从假期模式自然过渡,同时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帮助孩子们顺利过渡到新学期,
家长的角色尤为重要,
开学之际,
我们给家长准备了一份心理调适指南↓↓↓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孩子们从假期舒适圈跨越到讲规则、有要求的学校生活,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面对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寒假作业没有完成、作息时间不规律等现象,很多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不小心自己也被情绪左右,把自己的焦虑、担忧、气愤转化为对孩子人格不健康的主观假设,一旦孩子犯错误就不加克制地大肆批评,从而加剧孩子的开学焦虑。

开学之际,家长尤其要重视自己的情感需求,关心关爱自己的基础上才有力量去支持孩子。积极乐观的父母更能从孩子急躁、易怒、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中读懂他的情感需求并对孩子情绪作出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感受和发现积极正面的事物能力,从而让开学过渡期变得平和而有意义。

平衡好自己的压力,才能引导孩子不轻言放弃。作为家长也有自己的困难和挫折,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以积极的思维平衡自己的压力对于处在开学焦虑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开学两周,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家长要做的,既不是过度保护孩子,也不是对孩子的困难置之不理,而应该和孩子一同面对,给予孩子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比如经常向孩子表达温暖的关怀,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坦诚地表达对孩子的期待,而不是苛刻地对待;举办家庭聚会,彼此交流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个“遇事不怕事”的孩子,一定有坚实的后盾,家庭成员无条件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让孩子迅速离开孤立无援的困境,快速适应开学新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摆正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引导孩子为自己负责。每一位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而安全的环境,面对孩子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总是想着为孩子们排除所有的隐患。父母给予孩子爱和关怀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距离和空间,让孩子在经历风险、挫折以及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具备自己的胆量、意志力、独立性和自信心。

家长可以给孩子留足物质空间,如属于孩子的一间书房;给孩子留足心理空间,如尊重隐私,不忙着追问和说教;给孩子留足交往空间,在选择交往对象不功利不狭隘;给孩子留足成长空间,不好为人师,不急于分享经验;给孩子留足自我主张的空间,让孩子的事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决策。开学两周,不要与孩子贴得太紧,保持合理的距离,亲子关系调整到和谐自然的状态。

美好教育 杭向未来

今日份日历请查收~

资料: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辑:李海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