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宗逊父子传奇:革命精神代代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宗逊父子传奇:革命精神代代传

引用
共产党员网
12
来源
1.
https://www.12371.cn/2020/07/21/VIDE1595297047919895.s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5%AE%97%E9%80%8A/1673209
3.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8-13/1218795382_5.html?from=wap
4.
https://www.sohu.com/a/834419269_121712409
5.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1219/c85037-26241620.html
6.
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16-07/06/content_1726022.htm
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ATQHLPF0543AUYD.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A0%E5%8F%88%E4%BE%A0
9.
https://www.1921.org.cn/yajs/2021/12/10/detailed_2021102230585.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A0%E5%AE%97%E9%80%8A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0%81%E5%B1%B1%E6%88%98%E5%BD%B9
12.
http://www.yancloud.red/Education/News/info/id/25097.html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用忠诚和勇敢书写了两代人的传奇。父亲张宗逊,作为毛主席的近卫,多次在关键时刻保卫党中央;儿子张又侠,继承父志,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屡立战功。他们的故事,展现了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

01

张宗逊:毛主席的忠诚卫士

1908年,张宗逊出生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堰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6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秋收起义中,张宗逊表现出色,被毛泽东看中,成为他的警卫。从此,张宗逊的命运与党中央紧密相连。

在解放战争中,张宗逊担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特别是在保卫延安的战斗中,他率领的部队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为党中央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毛泽东曾评价他:“稳重厚道,指挥果断。”

新中国成立后,张宗逊担任总后勤部部长,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

02

张又侠:战场上的“张大侠”

1950年,张又侠出生在北京。作为张宗逊的儿子,他从小就深受部队文化的熏陶。1968年,18岁的张又侠参军入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当时26岁的张又侠担任第14军40师118团的连长。在一次战斗中,他带领一个营的兵力,成功绕到敌人阵地背后发动突袭,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这次战斗后,他被提升为团长。

1984年,张又侠再次参加老山战役。他制定了“经过炮击后,步兵开始攻击,40分钟拿下主阵地”的进攻计划。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率部顺利夺下阵地,并成功击退了越军为期3天的反攻。

03

革命精神的传承

张宗逊父子的故事,不仅是两代人的军旅传奇,更展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张宗逊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深深影响了张又侠。张又侠在部队中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长为上将,这与他父亲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张宗逊曾对张又侠说:“军人的荣誉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靠打出来的。”这句话成为了张又侠一生的座右铭。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多次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冲锋陷阵,展现了父亲所教导的军人本色。

如今,张又侠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继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更传承了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张宗逊父子的传奇,是中国革命精神传承的生动写照。从秋收起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从保卫党中央到建设现代化军队,两代人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