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交接出错,患者安全谁来保障?
护理交接出错,患者安全谁来保障?
“护士,我感觉不舒服,能帮我看看吗?”在医院的病房里,这样的呼救声并不罕见。然而,当护士正在交接班时,这样的请求有时会被忽视。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更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护理交接班,这个看似平常的环节,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交接班质量关乎患者安全
护理交接班是医院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护理人员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更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研究显示,低质量的交接班会导致高达80%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这无疑给患者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交接班中的常见错误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交接班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压疮检查流于形式:有的护士在交接班时,只关注压疮的检查,而忽视了对患者整体状况的评估。例如,有护士在查看患者臀部皮肤后,未与患者沟通就直接离开,这种做法不仅让患者感到不适,也容易遗漏其他重要信息。
交接内容不全面:有的护士在交接班时,只关注病情和治疗信息,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例如,有护士在交接班时只讨论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却未提及患者的情绪波动和心理需求。
沟通技巧欠缺:有的护士在交接班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或不完整。例如,有护士在交接班时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让接班护士难以理解。
忽视患者参与:有的护士在交接班时,忽略了患者的参与和反馈。例如,有护士在交接班时只与同事交流,完全忽视了患者的存在,这种做法不仅让患者感到被忽视,也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偏差。
改进措施与最佳实践
为了提高护理交接班的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标准化的交接模式:研究表明,使用SBAR(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或ISOBAR(识别、现状、观察、背景、协议、复核)等标准化交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交接效率和质量。例如,某医院采用SBAR模式后,护理交接班合格率从73.63%提升至91.87%。
加强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交接沟通和结构化交接方面的培训。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
优化交接流程:医疗机构需要为交接班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场地支持,确保交接过程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同时,要重视保护患者隐私,确保交接内容的保密性。
建立良性组织文化: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组织文化,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交接班规范的制定和改进。例如,通过团队建设活动,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利用信息化技术:医疗机构可以利用电子化交接系统、音频或视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交接效率和准确性。例如,某医院开发了电子化交接系统,不仅减少了纸张浪费,还方便了护理人员随时查阅患者信息。
结语
护理交接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护理效果。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交接班环节,通过采用标准化交接模式、加强培训教育、优化流程管理等措施,不断提高交接班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