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信息化创新提升输血安全的标杆实践
浙江省人民医院:信息化创新提升输血安全的标杆实践
浙江省人民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了一套全面的输血质量管理解决方案。这套系统不仅提升了输血病历优秀率至76.40%,还减少了人为错误,保证了输血过程更加科学、安全。该案例获得了第四季中国医院管理奖质量管理组金奖,成为行业标杆。
传统输血流程的风险与挑战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一项高风险的医疗操作。英国皇家病理学院《2019年度SHOT报告》显示,84.1%的严重输血事故是由差错造成,而这些差错主要源于管理不当。传统输血流程存在诸多风险点:
- 信息传递单向,缺乏交互
- 血液脱离冷链监管
- 过程数据覆盖不全
- 文书记录经常缺失
这些风险点不仅威胁患者安全,也给医院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的创新实践
为解决传统输血流程中的风险问题,浙江省人民医院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输血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经过持续优化,目前系统已升级至2.5版本,实现了从医生申请到护理端接收的全程信息化管控。
1. 纵横双向匹配,确保血型准确
系统实现了历史血型的纵向匹配和本次入院两次血型的横向匹配,通过双重校验机制,有效避免了血型错误。同时,对错误血液和血型进行及时拦截,确保正确的血液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到护理端。
2. 关键节点监控,规范输血过程
系统对“输血开始-开始后15分钟-输血结束”三个关键节点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采用向导式填报方式规范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并将数据自动导入护理记录,最后回传给输血科,形成闭环管理。
3. 冷链配送创新,保障血液安全
针对血液配送过程中的温控难题,医院自主研发了智能冷链配送箱。该配送箱具有以下特点:
- 体积小巧,便于护士携带
- 配备液晶显示屏,实时监测温度
- 每隔10分钟向输血科传输一次温度数据
- 内置蓄冷剂,可保持温度长达2小时
- 采用二维码授权开启,确保安全
此外,医院还开发了冷藏转运箱,相当于为病区提供小型储血冰箱,实现了血管到血管的全程温控。这一创新不仅优化了血液配送效率,还显著提升了安全性。
4. 电子化签署,规范治疗同意书
医院摒弃了传统的纸质签署方式,改为电子化签署。系统可直接获取医生和患者的签署信息,确保输血前《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率达到100%。此举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为每份输血治疗同意书平均节约了2小时的流转时间。
显著成效与广泛影响
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全面应用,浙江省人民医院在输血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 输血病历优秀率(90分以上)从40%提升至76.40%
- 每年为血液中心多争取252296分钟的温控保障时间
- 相关软件已推广至国内5个省市的34家医疗机构
- 获得8项软件著作权和实用新型专利
- 获得6项国家及省市课题立项
- 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输血管理信息化实践,不仅提升了本院的输血安全水平,更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其创新成果已辐射至多家医疗机构,为推动我国输血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