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揭秘:恋母情结背后的心理秘密
弗洛伊德揭秘:恋母情结背后的心理秘密
“妈宝”、“巨婴”是最近的热词。这些词汇反映的是,小孩还没有把自己和养育者的边界分开的现象。近日,一位读者私信寻求咨询,她的儿子刚满14岁,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什么是恋母情结?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 (Oedipus complex),即“恋母情结”,源自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
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对男孩的性别认同形成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青春期的男生有恋母情结,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孩子是不是有一些错误的信念,例如,孩子是不是觉得自己不被父母呵护、不值得被爱、担心被抛弃。
如果孩子真的有这些想法,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性忽视孩子的感受,没有及时给孩子爱的反馈。家长能做的就是,不断告诉孩子:“我们都很爱你”、“你是最棒的”、“你很安全,我们不会离开你”。
这种方法在心理学领域属于认知疗法的一种,如果家长没有充足的经济条件去做家庭心理咨询,不如先从和孩子之间的积极对话开始。
情绪不成熟
十四岁左右的男孩正值青春期,不过这也是成年前的过渡期。但是,对于一部分情绪不成熟的人而言,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恋母情结、恋母行为。
这一部分人身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对青春的理想化和对成年世界的拒绝。在他们的内心,长大成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他们希望时间能够永远停在青春期,这样他们就可以坦然地接受家长的照顾。他们难以接受自己和母亲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件事实。
情绪不成熟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一个冲突的时期。他们往往不愿意适应自己长大的事实,而家庭在他的这个成长过程中就起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如果家庭是一个让他信任的、可以给他支持的地方,他就能够被允许在这个缓冲时期里做出一些不符合传统社会认同的表现,比如,懦弱和哭泣。同时,父母也会鼓励他,告诉他这种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男性并不一定要永远表现出那样的坚强、果断等性别固化特征。
如果家庭没有做到这些方面,那么,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情绪不成熟的“妈宝”。当母亲发现了孩子身上的这种情况,应该认识到孩子的这种不成熟是异常的。
过度的溺爱只会让他越陷越深,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虽然你是爱他的,但是,你也属于你自己的,总有一天,他是需要自己独立生活的,你不能代替他去面对风雨挫折。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明显的恋母情结,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如果程度较轻,你可以按照上文提到的方法逐渐和孩子“分离”开来,让他觉得安全的同时也让他直面自己的脆弱和不安。无论你有多爱你的孩子,但是为了他的健康成长,请停止对他的溺爱。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