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湖小吃”到“千亿产业”:襄阳牛肉面的突围之路
从“江湖小吃”到“千亿产业”:襄阳牛肉面的突围之路
一碗柳州螺蛳粉,两年时间实现日销近10万包,品牌超过500个,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这样的成绩令人瞩目。而同样拥有三百年历史的襄阳牛肉面,如今也正借鉴柳州螺蛳粉的成功经验,谋求自身发展。
襄阳牛肉面:三百年历史的江湖味道
襄阳牛肉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碗面不仅是襄阳人的早餐标配,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江湖文化。清晨的街头,牛肉面馆里牛油与红辣椒的香气四溢,牛骨汤底的浓郁气息扑鼻而来。除了牛肉,牛杂、海带、豆腐等配料也常常被加入其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丰富性。
襄阳牛肉面的面条选用碱水面,经过特殊处理,使得面条更加筋道,口感极佳。煮至七成熟后,洗去碱味,成品的弹性让人回味无穷。而当地人习惯用自酿的黄酒来搭配牛肉面,黄酒清亮米白,口感酸甜,酒精度数低,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群。
发展现状:品牌影响力不足成发展瓶颈
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襄阳牛肉面的市场表现却与柳州螺蛳粉相去甚远。据统计,目前襄阳市经营“襄阳牛肉面”的市场主体近7000家,已培育形成从面条、牛肉、豆腐、豆芽等生产加工到电商配送的牛肉面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60亿元,全产业务工人员3万余人,劳务纯收入总额26亿元。然而,与柳州螺蛳粉相比,襄阳牛肉面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差距。
政策助力:六大工程推动产业升级
为了推动襄阳牛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襄阳市近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襄阳牛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实施六大工程:
原料保障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原料种植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布局一批碱面、豆芽、牛肉等原料加工企业。
企业培育工程:引导生产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高起点建设产业园区。
宣传推广工程:加快申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襄阳牛肉面饮食文化节”等活动,深化文化赋能和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品牌市场建设工程:实施海外拓市策略,注册“襄阳牛肉面”国际商标,实施“百城万店”行动。
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标准建设工程:统一原料生产标准、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包装标准,建设标准化体系、筑牢质量安全防线和强化法治保障。
襄阳郭氏阜丰粮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桶装襄阳牛肉面、牛杂面日产150万桶,2024年下半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公司董事长郭焕芝表示,《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推动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动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发展。
网红主播“襄阳白菜”通过直播带货,每次销售2000余份襄阳牛肉面、牛杂面,最远卖到美国。他表示,《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线上线下销售和加快扩张实体门店,推动襄阳牛肉面声名远播,擦亮襄阳城市品牌。
借力食博会:襄阳牛肉面的出圈新机遇
2024年12月6日,第32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暨第2届湖北食品产业链博览会在武汉开幕。本届食博会以“安全、诚信、责任”为主题,展览规模5万平方米,聚焦十大链群,共计约4000家商家参展,预计入场观众可达20万人次。
襄阳牛肉面作为湖北特色美食的代表,积极参与此次盛会。通过产品展示、品牌推介、品饮体验等活动,襄阳牛肉面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魅力,更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展现了其发展潜力。此次展会为襄阳牛肉面提供了难得的展示平台和推广机遇,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展望:从“江湖小吃”到“千亿产业”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创新,襄阳牛肉面正逐步从街边小吃走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通过借鉴柳州螺蛳粉的成功经验,襄阳牛肉面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继柳州螺蛳粉之后又一个享誉全国的特色美食品牌。
正如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海洋所说,《实施方案》将大力推动襄阳牛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强上游供应链、延下游产业链,推动资源整合、信息汇合、力量融合,助力襄阳牛肉面“襄”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