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千秋诗颂》:AI如何再现古诗词之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千秋诗颂》:AI如何再现古诗词之美?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6111665_121124516
2.
https://www.sohu.com/a/856111801_122118475
3.
https://cloud.baidu.com/article/2740306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J6M0ODF05439PVE.html
5.
https://www.sohu.com/a/400090793_713703
6.
https://fuhuw.com/a421126-show/news-2608.html
7.
https://www.shlab.org.cn/news/5444004
8.
https://ai.wps.cn/cms/6bq3ivvy.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010/22/9331441_866019090.shtml

2025年2月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策划制作的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千秋诗颂》第三辑正式上线。本次推出的五集动画片,包括《望庐山瀑布》《望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悯农 其二》《从军行》,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生动再现了千年前的诗意场景。

AI技术如何再现古诗词之美

《千秋诗颂》第三辑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主创团队依托总台自主研发的“央视听媒体大模型”,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大模型”,成功构建起联通古今的诗画意境。具体来说,AI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场景还原:AI通过深度学习,能够精准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场景描述。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AI不仅还原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还生动刻画了李白仗剑行天下的少年意气。

  2. 风格迁移:AI风格迁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再现历史风貌。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AI成功再造了大唐长安的繁华景象,将王维的乡愁凝结为一幅幅生动的视觉画卷。

  3. 情感表达:AI通过对诗词意境的深度学习,能够准确捕捉诗人的情感脉络。在《望岳》中,AI通过动画手法,完美呈现了杜甫从年轻时的豪情万丈到晚年的沧桑感慨,跨越时空的情感传递令人动容。

古诗词美学的AI再现

古诗词之美,美在意象,美在情感,更美在形式。AI在再现这些美学特征时,采用了多种创新技术:

  • 意象再现:AI通过图像生成技术,将诗词中的自然景物、人物动作等意象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在AI的画笔下栩栩如生。

  • 情感共鸣:AI通过对诗词情感的深度分析,能够为动画赋予恰当的情感基调。无论是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还是王维的乡愁,AI都能通过画面色彩、动态效果等手段,精准传达诗人的情感世界。

  • 形式创新:在保持传统美学的基础上,AI还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例如,动画中的线条运用既承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又加入了当代艺术的简约风格,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AI再现古诗词之美的意义

《千秋诗颂》的推出,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通过AI技术,古诗词不再是静态的文字,而是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艺术作品。这种创新形式,不仅让古诗词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AI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局限性。AI虽然能够精准再现诗词的表层意象,但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上,仍难以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因此,AI应被视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辅助工具,而非全部。

《千秋诗颂》第三辑的推出,标志着AI技术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AI的画笔,我们得以一窥千年前的诗意世界,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这种创新性的文化传承方式,不仅让古诗词焕发新生,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