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邓屋村:一门五杰的传奇与邓氏宗祠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邓屋村:一门五杰的传奇与邓氏宗祠的文化传承

引用
搜狐
13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344610817_120157024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2%93%E6%A4%8D%E4%BB%AA/3889163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4%A7%E9%8C%AB%E9%8A%98/4137262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K7CK8R053489NX.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2A08MMT00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1%8F%E5%B1%B1%E9%84%A7%E6%B0%8F%E5%AE%97%E7%A5%A0
7.
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408/08/c9482545.html?enterColumnId=79
8.
http://www.zc.gov.cn/gzzcwglt/gkmlpt/content/7/7060/post_7060164.html
9.
https://idg.timedg.com/p/21178873.shtml
10.
https://hnr.scau.edu.cn/2019/1108/c14229a294754/page.htm
11.
http://nyncj.dg.gov.cn/zixun/snkd/content/post_4287300.html
12.
https://www.lightfc.com/NewsDetail.aspx?type=3&id=270
13.
https://news.sina.cn/sa/2009-09-11/detail-ikkntian2003351.d.html

在广东东莞桥头镇,有一座被誉为"院士村"的邓屋村。这里走出了一批活跃在科学教育文化领域的名人专家,其中最耀眼的是"一门五杰":邓植仪、邓盛仪、邓鸿仪、邓锡铭和邓锡清。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东莞历史名人的典范,更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爱国奉献、追求科学的缩影。

01

邓氏宗祠:七百年的文化积淀

邓氏宗祠座落于香港屏山,是邓族的祖祠,由屏山的三围六村:上璋围、桥头围、灰沙围、坑头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及新起村所环抱。据邓氏族谱所载,宗祠由五世祖冯逊公于元朝时兴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确实年份已不可考)。

邓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为屏山文物径的重点古迹之一,于2001年12月14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宗祠为三进两院式建筑,正门前两旁是鼓台,各鼓台有两柱支撑瓦顶,内柱为麻石,外柱则为红砂岩,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门没有门槛,前院则有砂岩通道,显示邓氏族人中曾有身居当时朝廷要职者。

建筑物三进大厅上的梁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屋脊皆饰有石湾鳌鱼和麒麟。后进祖龛供奉著邓族先祖神位。1990至1991年间,邓氏宗祠曾大事重修。宗祠现时仍用作祭祖、庆祝节日、举行各种仪式及父老子孙聚会等用途。

02

一门五杰:邓氏家族的荣耀

邓植仪(1888-1957),字槐庭,广东省东莞县人,著名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20年代初,参与筹建广东大学和中山大学,长期担任两校教授、农学院院长、教务长之职。1930年创建广东土壤调查所,率先在广东开展分县土壤调查。1935年创建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为当时国内唯一培养土壤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机构。同年与彭家元合著《土壤学》。为广东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开创、巩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盛仪(1902-1984),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土木工程系。他曾在欧洲考察公路桥梁建筑6年,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回国后,他创办工厂,生产钢钉和钢窗,开启实业兴国之路。抗战时期,邓盛仪利用工厂作掩护,支持地下党工作。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发动香港爱国企业家捐款捐物,支援国家建设。他还参与了钱学森回国的接应工作,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鸿仪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位。他学成归国后,投身于化学工程领域,为国家的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邓锡铭(1930-1997),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激光专家。1960年,他率先在国内提出开拓激光科学技术新领域,组织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氦氖气体激光器。他是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激光先驱"。

邓锡清,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我国的邮票设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03

家风传承:耕读传家的典范

"一门五杰"的成就,离不开邓氏家族世代相传的家风。邓氏宗祠的对联"大小行事执快心,东平云为善最乐;古今义礼归何处,朱子曰读书更高",浓缩了邓氏家族治家教子的行事准则。这种"耕读传家"的家风,为邓氏家族人才辈出奠定了基础。

邓植仪曾说:"高等农校所负之使命,不仅造就人才而已,尤负有改进地方农业之责"。他求是务实、艰苦创业、勇于开拓,重视调查研究,提倡教学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邓氏后人,成为他们追求知识、报效国家的动力源泉。

04

文化传承:启迪未来的丰碑

如今,邓屋村已成为东莞文化的重要地标。村内建立了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展示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邓屋村史馆通过实物展览、历史资料等形式,记录了村庄的发展历程和人文风貌。

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和学子来到这里,感受"一门五杰"的精神风范。邓屋村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门五杰"的故事,是东莞历史的骄傲,更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追求科学、报效祖国的生动写照。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