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一阁:宁波南站附近的历史文化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一阁:宁波南站附近的历史文化瑰宝

引用
新浪网
13
来源
1.
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09-05-13/110483241.s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9%E4%B8%80%E9%98%81/329603
3.
https://www.sohu.com/a/679042387_117402
4.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47484082945890485.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4%B8%80%E9%98%81
6.
http://lyj.zj.gov.cn/art/2023/11/15/art_1277860_59062034.html
7.
http://m.k1u.com/jingdian/57379.html
8.
https://www.tianyige.com.cn/education/schoolofancient/406e55ed967d7fd08ae5e15c4a6aced1
9.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23/05-02/10000558.shtml
10.
https://wglyj.ningbo.gov.cn/art/2024/12/2/art_1229057569_58929788.html
11.
http://nbtygyh.haishu.gov.cn/sight_1.html
12.
http://www.aoyou.com/jingdian/d6492/
13.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025394605361283625/

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一座藏书楼历经400多年沧桑,见证了中国私家藏书文化的兴衰,它就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天一阁。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不仅是一座藏书楼,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历史文化史。

01

一段传奇的藏书史

天一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1561年)。时任兵部右侍郎的范钦,是一位嗜书如命的学者。他辞官归乡后,为了妥善保管自己毕生收藏的7万余卷图书,决定建造一座专门的藏书楼。范钦根据《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理念,设计了这座藏书楼,并将其命名为“天一阁”,寓意以水克火,保护藏书免受火灾之虞。

天一阁的藏书特色鲜明,以明代文献为主,包括地方志、科举录、政书、诗文集等。这些藏书不仅来源于范钦的个人收藏,还通过朋友相赠、宦游所得、顾人抄写和用银购买等多种渠道不断丰富。其中,不少藏书是范钦利用自己曾任兵部右侍郎的职务之便,收集到的官署内部资料,这些资料对普通藏书家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藏书,范钦制定了严格的家规:“代不分书,书不出阁。”他将家产分为藏书和其他家产两部分,让子孙选择继承。长子范大冲自愿放弃其他家产,选择了继承藏书,并建立了维系天一阁藏书的族规,规定藏书归子孙共有,非各房齐集书橱钥匙,不得开锁。这一制度在天一阁私藏时期(天一阁始建至1949年)一直保留,并得到历代补充。

02

独具匠心的建筑布局

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主体建筑为二层重檐硬山式结构,底层门头挂着“天一阁”匾额。大门两边有一对联:“承梅涧柳汀以后,清节衣冠世泽永四明司马;比南雷东涧之奇,图书泉石高楼仰百尺元龙。”

藏书楼前有一方池塘,名为“天一池”。池子不大,被假山占去了一半。假山不高,玲珑精致,东南角有座方亭,石柱青瓦,十分俊雅。朝北的石柱上刻有对联:“开径望三益,高谈玩四时。”天一池西侧依墙而建的半亭上,挂有“兰亭”匾额。朝东一侧柱上有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其人读三坟五典索九丘。”

天一阁的防火设计独具匠心。除了天一池作为消防水源外,整个建筑还采用了多种防蛀、驱虫措施来保护书籍。此外,范钦的曾孙范文光还在天一阁前修造园林,用假山石形成“九狮一象”等动物形态,改善了天一阁周围的环境。

03

文化传承的坎坷之路

天一阁的藏书命运多舛。从鼎盛时期的7万余卷,到近代仅存1.3万余卷,这期间经历了多次战乱和人为破坏。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占领军掠夺了数十种舆地书;太平军攻陷宁波时,盗贼乘乱盗取藏书出售;1914年,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将大量藏书运往上海出售,其中部分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巨资赎回,但后来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

尽管遭遇重重困难,范氏后人和宁波热心人士始终没有放弃对天一阁的保护。1933年,台风造成天一阁毁坏。在鄞县县长陈宝麟支持下,冯孟颛、杨菊庭等地方人士成立包含范氏后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将宁波府学内的尊经阁迁移至天一阁内,并将90余方碑刻移至天一阁后院,建立“明州碑林”。同时开辟千晋斋,将宁波学者马廉搜集的历代古砖和宁波城墙拆除后收集的城砖予以陈列。

新中国成立后,天一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1982年,天一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经过查访和募捐,藏书数量已达到30万卷。如今的天一阁,不仅是藏书楼,更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展览陈列于一体的博物院。

04

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天一阁不仅是一座藏书楼,更是一座文化传承的丰碑。它见证了中国私家藏书文化的兴衰,承载了中华民族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天一阁的存在,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感受先人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今天,天一阁已成为宁波城市形象的象征,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正如范钦所愿,天一阁真正做到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将中华文化传承至今。

小贴士:

  •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天一街10号
  • 开放时间:8:30-17:00(周一13:30-17:00)
  • 门票:30元(网上预订27元)
  • 交通:可乘地铁1号线到西门口站,沿长春路步行前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