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高血压患者运动指南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高血压患者运动指南
2024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最新的运动指南。根据该指导原则,高血压患者应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辅以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但运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血压,避免屏气和过度劳累,特别是在清晨6:00—10:00这一血压高峰时段,建议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运动类型与强度
高血压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此外,适度的力量训练也有助于控制血压,但应避免大负荷的力量训练,以免引起血压急剧升高。
具体运动量方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的运动时间,可以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运动强度应以个人感觉稍累但能持续交谈为宜。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后需监测血压,确保安全。运动前热身5-10分钟,运动后进行充分拉伸放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抗阻训练时要保持正常呼吸,避免屏气,以免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运动后不要从高强度运动中快速停止,应逐渐降低运动强度,保持放松时间5分钟以上,以防止运动后低血压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安静时血压超过180/110mmHg的患者,应先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再逐步恢复运动。出现高血压临床合并症的患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未控制的心律失常、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等,在开始运动前应该进行运动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科学依据与效果
研究表明,规律运动可以使收缩压降低3-6mmHg,舒张压降低4-12mmHg。运动还可以防止血压升高至高血压的水平,对于已有高血压的人,定期的体育锻炼可以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此外,运动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并发症风险。
实用建议
-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坚持每天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 注意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 结合健康饮食,控制体重,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 定期监测血压,评估运动效果,必要时调整运动计划。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并发症风险。但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更需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