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田知弘:用镜头捕捉文物的"时间记忆"
六田知弘:用镜头捕捉文物的"时间记忆"
2017年秋天,日本著名摄影师六田知弘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为东京国立博物馆拍摄153件珍贵藏品,其中包括28件国宝级文物和66件重要文物。这项任务不仅考验着他的摄影技巧,更是一次对文物之美的深度探索。
六田知弘的摄影之路始于对光的敏感捕捉。他从小就经常去奈良的寺庙,站在供奉着古老佛像的空间里。这种经历让他对光线和空间有着独特的感知。在早稻田大学期间,他受到摄影大师东松照明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摄影理念。
六田知弘认为,摄影不是自我表达的工具,而是需要将自己变成一个"接收器",去捕捉拍摄对象所蕴含的深层信息。他强调:"拍摄对象自己就能发出丰富的信息,远超摄影师的所思所想。我必须变成一个'接收器',去拥抱那些信息。"
这种理念在他的代表作《佛陀宇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拍摄兴福寺的无著菩萨立像时,六田知弘偶然发现一扇门未关,低角度的冬日阳光从门洞射入,反射在地板上,让佛像显露出独特的魅力。他立刻意识到"就是这个!",并迅速完成了拍摄。这个瞬间,他感觉自己接收到了佛像展示给他的"秘密"信息。
在拍摄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藏品时,六田知弘同样注重捕捉自然光的微妙变化。他认为,自然光能够最真实地展现文物的质感和细节。在拍摄过程中,他不会预先构思光的形态,而是会在拍摄对象周围走动,等待那个不经意的瞬间。
六田知弘的摄影技巧还体现在他对瞬间的把握上。他认为,数字相机的出现让他能够更好地抓住那些"宇宙奥秘的碎片"。在拍摄运庆的佛像时,他感受到了佛像发出的"气"在流动,于是果断按下了快门。这种对瞬间的敏感捕捉,让他能够记录下许多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细节。
六田知弘的摄影作品不仅展现了文物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其内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他的镜头下,每一件文物都仿佛有了生命,向观者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正如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所说:"我们很高兴能够与世界分享东京国立博物馆及其藏品的魅力。希望本书能帮助大家加深对日本文化和亚洲文化遗产的理解。"
六田知弘的摄影理念和技巧,为年轻摄影师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告诉我们,摄影不是简单的按下快门,而是一个需要用心去感受和捕捉的过程。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拍摄对象,才能拍出有温度、有深度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