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林正英教你念“急急如律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林正英教你念“急急如律令”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278268705_100170615
2.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211/47955331.html
3.
https://www.sohu.com/a/857713068_120518506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1%93%E6%95%99%E7%AC%A6%E5%92%92/7277125
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3411f7Gy/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1/20/10851117_1146555871.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C%A6%E7%B1%99
8.
https://m.qidian.com/ask/qqbqbpeeniqyc

在80年代的香港电影中,有一个人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他身披黄色法袍,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每当危急时刻,总会大喝一声“急急如律令”。他,就是被誉为“僵尸道长”的林正英。

这句看似简单的咒语,究竟有何玄机?它为何能在道教文化中流传千年,又为何在林正英的电影中如此震撼人心?

01

“急急如律令”的前世今生

“急急如律令”最早并非道教咒语,而是汉代的公文用语。据《史记·酷吏列传》记载,这是一句表示紧急程度的官方术语,类似于现代公文中的“特急”或“立即执行”。然而,这句原本普通的公文用语,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赋予了神秘色彩。

南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解释道:“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也就是说,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天师将这句公文用语引入道教,从此它便成为道教咒语中的常用语。

在道教文化中,“急急如律令”有多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它源自雷部神将“律令”,据《道法会元》记载:“律令者,雷部传令之神也,其行最速。”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它具有驱邪作用,清代《清嘉录》中记载吴地端午习俗时提到:“道士以律令符贴门楣,谓可祛五毒。”

02

从银幕到现实:林正英的道士世界

林正英在电影中塑造的道士形象,虽然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但并非完全虚构。他所演绎的南传茅山术,实际上有着现实原型。南传茅山是民间茅山术的一种,不同于道教正统的上清茅山,它更注重简便灵验的法术。

在林正英的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他身穿黄色法袍,手持桃木剑,这些道具都源自民间道教传统。据传,剧组在拍摄时还专门请来专业人士指导,力求还原真实的道教仪式和法术。

03

道教文化的现代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教文化也在不断演变。2011年,中国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首次公开肯定道教法术,指出“道教法术不是巫术、迷信”,这是国家对道教文化价值的正式认可。

道教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与其独特的修行体系密不可分。正一道士们通过早晚课、学习道教经典、修炼道法等方式,将道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他们不仅注重个人修行,还积极济世度人,以实际行动诠释道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教义。

“急急如律令”这句咒语,从汉代公文到道教咒语,再到电影中的经典台词,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演变。林正英用他的艺术才华,将这句咒语和道士形象永远留在了观众心中,也让人们得以一窥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