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预防:从日常生活做起
罕见病预防:从日常生活做起
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罕见病,中国就有2000多万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这些罕见病患者中,80%以上是由基因缺陷导致,70%在儿童时期就开始发病。
罕见病,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月亮的孩子”(白化病)到“蝴蝶宝贝”(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从“瓷娃娃”(成骨不全症)到“玻璃人”(血友病),这些可爱名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痛苦与坚持。
面对罕见病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三级预防体系,为罕见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级预防:从源头阻断
一级预防是在发病前期,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根本性预防措施。对于罕见病来说,重点在于婚前和孕前的筛查。
- 婚前筛查:避免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双方家族病史
- 孕前保健:夫妻双方进行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携带者筛查,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 优生指导:口服叶酸,完善优生检查,建议避免高龄生育
据统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5-10个缺陷基因,一旦父母双方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就有可能生下有罕见病的婴儿。因此,一级预防尤为重要。
二级预防:产前精准筛查
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控制或延缓疾病发展,主要通过产前筛查实现。
- 产前筛查:通过无创DNA检测、羊水穿刺等技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
- 高危人群监护:对筛查高风险或超声异常的孕妇,进行绒毛或羊水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检测
- 专科门诊:建立多学科会诊模式,提高诊断效率
以脊髓型肌萎缩症(SMA)为例,这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罕见病,10000个新生儿中约有1个患儿,而普通人群中每40-50人就有1个是携带者。通过SMN1基因检测进行携带者筛查,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三级预防:新生儿早期诊断
三级预防是在疾病确诊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对于罕见病来说,重点是新生儿筛查。
- 足跟血筛查:通过采集新生儿足跟血,可以检测出苯丙酮尿症等多种罕见病
- 基因筛查:目前可对80多种遗传病进行基因筛查
- 早期干预:一旦发现,及时治疗和干预,可以预防疾病的发展
以“柠檬宝宝”(甲基丙二酸血症)为例,这种罕见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1/15000,通过串联质谱平台进行早期筛查,可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案例启示:预防胜于治疗
12岁的俏俏是一名丙酸血症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连普通的米饭和肉类都无法食用。一次误食蓝莓导致重度酸中毒,差点危及生命。这个案例提醒我们,罕见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一位威爾森氏症患者分享了他的经历:“知道自己患了威爾森氏症時還在就讀國小,什麼都不懂也不覺得可怕,就這樣和正常人一樣的過生活,只是每天都需要吃排銅藥,沒有症狀也就沒把自己當病人看,在三哥走了時我才感受到嚴重性,當時我沒有理由當自己是病人,更不能認輸,因為此時此刻家人更需要我工作賺錢,就是家庭的責任心和不認輸的心態,讓我可以一路順遂的走到現在。”
共同努力:照亮罕见病患者的生命
罕见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登记了78万多例罕见病病例。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也纳入了更多罕见病用药,为患者减轻负担。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贡献力量:
- 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消除歧视
- 支持罕见病研究和筛查项目
- 关注罕见病患者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罕见病虽然罕见,但爱与希望从不罕见。通过科学预防和全社会的努力,我们可以为罕见病患者点亮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