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比堅強重要:「世界也許為難你,但你定要善待自己」︳正向教育
「反脆弱」比堅強重要:「世界也許為難你,但你定要善待自己」︳正向教育
香港学童的心理健康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因此有不少研究及调查结果指出要正视孩子的"心灵脆弱"状况。谈及"脆弱",你认为它的相反是什么?我们往往想起"坚强"、"坚固"、"强韧"等字眼。对国际著名思想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雷伯而言,"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Antifragile)。就让我们认识"反脆弱"。
什么是"反脆弱"?
塔雷伯在其著作《反脆弱》一书中,提出一个有别主流,值得深思的想法:"反脆弱"是指人们反而能在不确定、变动、风险、压力、错误、伤害、痛苦等情况下获益,甚至变得更强大,这从书的英文译名"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可见一斑。
"世上唯有不变的就是变,因此当我们尝试避免变动和风险,反而可能会使我们更脆弱,那不如探研如何与这些改变共存。"
(资料图片)
玻璃杯、足球、人类的肌肉,哪一种会因为遭遇一些压力,反更具"反脆弱"的特质?
- 玻璃杯:玻璃会因为压力而破碎,无法复原,故只能在没波动的环境中生存。
- 足球:形状会因压力而变形,之后却会恢复原状,故能抵抗较大程度的压力,波动的环境对它的影响不大。
- 人类的肌肉:肌肉会因为压力(锻炼)而变得强壮(长肌肉),故适当波动的环境,反对其有正面的影响。
人类的肌肉,比玻璃杯及足球更具"反脆弱"的特质。塔雷伯认为,世上万物都可运用这三类结构特性来归纳。除了物体外,又以人类的免疫机制为例,就像注入适当剂量的"病毒疫苗",反能提升我们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机会。换言之,"反脆弱"能让人从适当的"坏事"中获益,从"脆弱"迈向"反脆弱",得以抵抗更多不利的环境因素。
避免成为"脆弱推手"
具有"反脆弱"特质的个体、机构及系统,往往能通过适应、学习和调整,来提高自身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举例说,一个"反脆弱"的个人,能藉着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来成长和发展;一个"反脆弱"的经济系统,能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并寻找新机遇;一个"反脆弱"的生态系统,能在自然灾害后逐渐修复和进化。
另一方面,什么是使人"脆弱"?虽然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活的韧性,但为什么仍有生物耐不住自然环境而夭折呢?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过度干预"。
(图片来源:PhotoAC)
例如当我们一遇上小病就立刻服用抗生素,这行为就可称为"过度干预",因为这会减少我们一次"锻炼"免疫系统的机会,更可怕的是,体内的病菌可能会因长期服用抗生素而出现抗性,变得更强。有时候,我们不知不觉成为了自己的"脆弱推手"。简言之,"过度干预"换来的稳定,其实是在打造人们"脆弱"的体质;而适当的"坏事",反有助于我们获得真正的成长。
"挫折"有助于提升"反脆弱"
对本港的学童而言,我们可怎样适度地注入"脆弱",以培育其"反脆弱"?答案是:"挫折教育"。这指通过刻意设计及安排的体验,让孩子从逆境、挫折、失败中汲取教训,藉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并在面对未知的情况时保持灵活性和创新性。
(图片来源:fb@三水同乡会禤景荣学校)
我们与三水同乡会禤景荣学校合作,为所有四年级学生,举办一连三天"挫节"体验周,通过以下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反脆弱":
- 提供适度挑战:刻意安排适合孩子年龄和能力水平的难题,让他们尝试面对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从而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适应和解难能力;
- 培育成长思维:教导孩子灵活思考和回应变化的思维,例如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成长思维及创造性思维;
- 培养积极心态:让孩子发现到问题中的机会和成长的潜力,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这有助于他们积极向前的态度来面对未知的考验;
- 应对错误和失败:鼓励孩子接受自己的限制及不足,并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亦思考挫败的因由,启发他们探索新的解决方法与提案;
- 鼓励决策能力: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有助于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自主决策,从中学习权衡选择和承担后果。
比"坚强"更重要的是"反脆弱",这是"挫节"体验周一直以来的信念。
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在活动中,经常提醒学生:身处于世界将是一个多变、幻变、巨变的年代,世上唯有不变的就是变。当我们尝试避免变动和风险,这反而可能会使我们更脆弱。因此,与其抗拒及否定改变,不如探研如何与这些改变共存。"挫节"这类活动,正正不是抗拒及否定改变,而是学习"以不变应万变"的生命教育实践。
(图片来源:PhotoAC)
不少研究文獻显示,"善待自己"与情绪复原力,提升生命韧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善待自己"可视为是一种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当中包括安撫自己的能力、察覺自己的錯誤並從中記取教訓的能力,以及砥礪自己前進的能力。一個"善待自己"的人,通常都會較樂觀、生活較易滿足、自主獨立、較少感到焦慮及沮喪。世界每天都在劇變,然而日子總要向前,讓我們先經歷與自己正向的連結,對自己展現善意與溫暖,再以合適自己的步調,昂首迎向每一天,循序漸進地裝備自己的"反脆弱"。
点击图片浏览10个善待自己的方法:
愿我们谨记:世界也许为难你,但你定要善待自己,让我们学习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活得完整。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