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篆刻工具与材料:从刻刀到印材的全面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篆刻工具与材料:从刻刀到印材的全面指南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0242439_121124788

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刀与石的特性密不可分。本文详细介绍了篆刻所需的各类工具和材料,从刻刀、砂纸到印泥、印材,为篆刻爱好者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指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得心应手的刻刀则无法灵便地在石上挥写抒情寄兴的刀画。刀画婉转、刚折、拙涩、残破的万千变化,充分展现了篆刻美的又一本质特征。

关于工具

  1. 刻刀:刻刀是篆刻最主要的工具,也可说是第一工具,没有刀便没有篆刻。虽然古代印章的制作有铸、凿、琢等多种方法,但那时属于印章时期,石材未普遍使用。但对于今天的篆刻艺术而言,篆刻是建立在刀与石的基础之上的。

什么样的刻刀才算称手?从古至今没有定式。完全凭艺术家自己去体会,去触摸自己的艺术感觉与需求,犹如孙大圣选兵器一般。为方便初学者,又不限定其个性倾向,这里只提供几个可供参考的因素。如刀头的宽窄及薄厚、刃口角度的锐钝、出刃的长短、刀柄的长短与粗细,因人而异或因石材而异。初学治印,肯定有临摹阶段,而所选印家印风便是一种追求的开始,这就不妨参照其所选印家常用的刀具特征,以便更好地体会出印家的风格之所以形成的刀法因素。

工具刀型示意

比如,市场上专有售以吴昌硕命名的“大吴昌”“小吴昌”刻刀,此为参照吴氏刻印所用工具的尺寸规格及刀形而制的。喜欢并学习“吴派”风格者,可选用此类刀具,以更方便在其手法和效果上贴近原作。

不同印家印风各异,是因对美的认识、艺术观念上的不同及其对艺术形式的理解与把握上的差异,而选用的工具也各自不同。黄牧甫的篆刻光洁峻拔,极尽工巧之美,又喜薄刃冲刀,故选刀锋利轻巧。吴昌硕印作雄浑朴茂、苍厚,选刀钝厚,各称其手。

刀头角度示意

一般情况下,刀宽常在10毫米、8毫米、6毫米这几个尺寸,太小或太大都不便使用,除非有特殊用处。市场上均有销售,材料也由过去的锋钢、白钢而增有合金钢(刀头)诸种。另外,亦可以自制,如白钢刀可到五金刀具门市去买白钢车床用钢条自己磨制,依自己的需要来做,会更为称手。吴氏刻刀的刀口宽度一般在5至9毫米之间。

  1. 砂纸:是刻印章必不可少的工具类耗材,刻印之前,先要将印料磨平。为方便快捷,先将石料放于粗砂纸(120目即可)上进行粗磨,磨平后再移换细砂纸(500目即可)上磨光,以不见划痕为好,以免影响印面效果。所以需备下120目和500目粗细两种砂纸(为防灰尘吸入有损健康,最好用水砂纸,沾水磨料)。如为整饰印料,打光上油,还可备1200目水砂纸,以求精细。

  2. 玻璃板:块不必太大,以15厘米×20厘米为方便。最好厚6毫米,带水银的为更好,太薄了不耐用力,磨石料和钤印时都需用力。这样一块玻璃板,既可作为磨料的平台,又可用其镜子的功能,验看印文书写的好坏,还能用于钤印时作垫使用。

  3. 毛笔:笔是篆的第一体现者,无论是练习篆书,还是写印稿,抑或书字上石,均不可少。适宜写小字的红毛、狼圭、羽箭要备,适宜写大字的大楷、兰竹,以至长锋鹤脚也要备。因为在以刀代笔之前,首先应了解笔的性能,有了驾驭笔的能力,方谈得上以刀代笔。

  4. 印泥:印泥是篆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消耗性材料。印泥的产生及使用并不久远,至明代才较为完备,明甘旭文《印章集说》介绍了印泥的用料、制作方法和过程。目前生产印泥的厂家很多,以西泠印社和漳州所产为最佳。好的印泥色泽鲜亮而不轻浮,质厚而不黏腻,有“色泽莹润而苍老”之誉。印泥品种很多,多依色彩或用料而名之,最常用的有硃砂和硃磦两种颜色。此外还有石青、蓝白、青、黑等。印泥的优劣相差悬殊,但最起码应不渗油、不起毛。文具店卖的办公用铁盒印泥,万不能用,色极薄且渗油严重。印泥的好坏直接影响印拓的效果。没有好印泥的辅助,篆刻艺术会黯然失色,光彩全无。印泥需以盒盛之,盒以瓷质为佳。印泥除自身质量以外,还与使用和保养有关。俗语说“要想印泥好,每天搅三搅”,意思是要经常用印筋搅动印泥,使油、色、艾绒不相离析而融合为一。另外,印泥怕冷也怕热,故冬不宜使之太冻、夏不宜直晒,应避开热源保存,以免印油漫漶。印筋,是骨制的铲形工具,一般盒装印泥带包装(锦合装)者均附带。

  5. 印床: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性工具,其配置与否,因人而异。特短小不便把持的印料,可用之帮助。但多数印家不用此物,因为实在不便。一手握石,一手持刀,双手配合。刀石相就,或运刀以就石,或运石以迎刀,使之浑然而不可分,相互间避就成趣,有如舞池中双方之默契,美在其中。因此,印床便显累赘了。

  6. 毛刷:以牙刷替代即可。刻印时用以扫落石屑,便于随时查验刀法及效果。刻完后,清理印面,以防止石屑落入印泥。刻制边款时清除石屑也要用。牙刷的弹性、硬度、大小及款式均方便使用,较毛刷更为实用。

  7. 印规:是钤印的辅助工具。为使盖印位置准确,而不致歪斜,可先以印规定位。至于帮助重复盖印,大可不必且最好避免。因为重复钤盖,虽使印色充足,然易失去神采,钤印稍有经验,即可不用。常见的印规有木质、角质、钢质及有机玻璃材质等。


印规

  1. 拓款工具:刻款与拓款是篆刻艺术的一部分,故当备一些专用工具

  2. :多为自制。取脱脂棉适当,将其团紧约成2厘米直径的棉团,上覆一枚2分或1角硬币作托,用一块柔软塑料薄膜包住,在棉团一侧再覆一层毛呢或薄毡,最外层以细绸布裹紧,并以细线缠绕即成。脱脂棉取其松软之弹性,薄膜防止墨汁渗入,以保持其弹性。硬币在于托住棉团,使整个弹力向下作用,毛呢或薄毡以其吸水性能来保证含墨量,随拍随送墨,并透过细布均匀上墨到纸上,绸布越细,字口越清晰,墨痕越光润。拓包用过后,以清水润之,在吸水纸上反复拍拓,清除余墨,以备再用。

  3. 棕刷:俗称“棕老虎”,美术用品部有售。以棕榈树皮经缠制而成,长约10厘米,粗细差不多3厘米,圆柱形直刷。买来的成品刷头部分棕丝多偏长,故软弱乏力,可用剪刀如剪发般修短、剪平,再于细砂纸上反复打磨,使之柔而韧,经过这样的处理,既可加强刷子的整体硬度,又可使尖部光润柔滑,以免刷拓时伤纸。市面上若买不到,也可以自制或用尼龙刷代替。

  4. 拷贝纸:以薄而韧者为好,如市售较薄型的便很好用。

关于印材

就像绘画需要宣纸一样,篆刻也要有一片施展手段的天地,这便是印材。在诸种印材之中,最宜于篆刻创作的是石材。其软硬适度,又宜发挥刀趣,使刀法笔意浑然天成,而至任情恣性,妙趣横生、灵变无穷。

当印章的制作者由工匠而到文人,并独立为一门艺术形式,石材的变革从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篆刻也自此与石材结下了不解之缘。诸种石材不但因其独有的个性特征而佐助明清以来的篆刻大家形成独具面貌、神采超然的艺术风格,为篆刻艺术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还以其晶莹润泽、美丽高贵的质地,促成了印章文化系统的构成,为世代文人雅士所钟爱。同国画家了解运用宣纸、毛笔、墨色的性能一样,研习篆刻或从事篆刻艺术创作,也必须了解印材的石质品性,以便充分发挥工具材料的特性而成就自我艺术风格。只有在了解印石性能又能驾驭其时,才可能得心应手地进行篆刻创作,并依据自身的艺术特质,寻求适宜的印材,以便充分发挥特长,出色地完成篆刻创作。

所以,印材的辨识与研究,便成了有志于从事篆刻的人所应具备的常识。印章石材属叶蜡石种,在我国目前主要的产地是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昌化以及内蒙古巴林旗,各产地又有若干品种。

福建产的寿山石开采较早,多较为名贵,价格偏高,因石质细润,最宜受刀,无论治印,或是观赏,均较有价值。但目前产出已少,且佳品无多。初学所用,普通寿山即可。常见佳品有田黄、白芙蓉、荔枝冻、朱砂冻等。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新石料多不如旧料,其特点是细润清爽,软硬合宜。若与寿山石比较,质偏松脆,易崩落,适宜刻粗犷爽辣风格,如齐白石先生作品多用此石。青田石品类也很多,如封门青田、蓝花青田、酱油青田、鱼脑冻等为其上品,价格高而不易得。一般篆刻创作多不用,以普通青田料即可,如青绿、酱紫、淡黄、粉绿,能匀净无杂质即可用。市场上还有一种看起来如青田颜色的石料,商家称“新坑青田”,质艰涩,不易受刀,受刀后起鱼鳞状平薄片状石屑,最不好用,购石者当注意鉴别。

昌化石也在浙江境内,以鸡血石为代表。石中因含有天然汞元素,而呈红色,鲜如鸡血,故名。血色之外,地儿有牛角、洋灰、藕粉等多种,在牛角地儿中,以红、黑、白三色相间者最为名贵,世称“刘、关、张”。通体全红者被称为“大红袍”,更为少见。目前市场所售假鸡血石为多,甚而以化工合成的办法仿制。即使是真鸡血石,其中质量也相差悬殊,质差者,血色不红或不鲜,地儿灰暗,又多砂钉,买者当多多注意。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巴林旗,石质性能近于昌化石和寿山石中偏坚实的那种。奏刀石上会有黏腻、滞涩的感觉,俗言所谓“肉头”。其中质佳者,色泽透明、鲜润,极近寿山,故有以充寿山者。

我国印章石产地较多,以上是最主要的几个。印材问题可研究者颇多,赏石把玩亦多趣,学者可以参照有关印材方面的专著进行学习,此处不再赘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