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音机到CarPlay:车内音乐播放设备的百年进化史
从收音机到CarPlay:车内音乐播放设备的百年进化史
从最早的车载收音机到现在的CarPlay系统,车内音乐播放设备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车内娱乐体验不断增长的需求。
收音机:汽车娱乐的开端
193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企业家保罗·加尔文(Paul Galvin)成功将收音机安装在自家生产的摩托罗拉牌汽车上,世界上第一台车载收音机就此诞生。这款价值130美元(约合826元人民币)的设备,虽然曾因可能分散司机注意力而受到质疑,但最终还是成为了汽车的标准配置。
1953年,贝克发明了车载AM/FM调频收音机,并命名为“Mexico”。这款设备被列入收藏家重点收藏项目,属古典精致汽车配套设备,“Mexico”开创了在汽车领域中应用FM技术的先河。80年代,整个美国汽车制造行业,才开始广泛使用AM/FM调频收音机,即拯救了FM收音机的生产行业,也是车载娱乐设备发展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促进了边缘摇滚的繁荣---那个年代的摇滚被命名为“古典摇滚”。
磁带时代:从8音轨到盒式磁带
1965年,福特和摩托罗拉将8音轨磁带播放器引入汽车行业,驾车人随意选择收听到到的内容,不受电台DJ和商业广告打扰。这项设计虽然并不出色,但的确促进了斯密斯天空乐队和Bread乐队的一举成名。当然,问题也不少,如:这些磁带易损,不易保存,音质非常不好,歌曲长些,如“齐柏林飞船”的《年少轻狂》,就得忍受声音忽高忽低,磁带开始和结束的机械噪音也非常刺耳。
盒式磁带的出现解决了部分问题。虽然它也存在怕光照、易烤焦的缺点,但盒式磁带的发明增加了新词汇,同时也是现代音乐发展的里程碑,比如:人们可以挑选喜欢的歌曲,灌成一卷磁带,形成“磁带集锦”。上面的图片是车载盒式磁带播放器,中道音响TD-1200,人人梦寐以求的Nak的龙牌磁带,多数音乐发烧友认为它的音效比90年代末,先期的CD 播放器的音效都好。
CD时代的辉煌与衰落
1984年,索尼和飞利浦公司将激光唱片推向市场,推出了世界首个车载CD播放器D-700,除拥有最大16曲RMS、一曲重播、区间重播、随即播放等台式CD机的大部分功能外,而且还内置一个FM收音头。这款车载CD机的造价不菲,在1985年底日本售价49,800日圆,按照当时的汇率折算,相当于600多元人民币,这是当时中国人均年收入的1/2的价格,在日本国内也不算太便宜,相当于他们1/4的月收入。但是这只是这款CD机的价格,还不包括关税和安装费用。
然而,CD机也存在诸多问题。它的机械结构与汽车环境并不完全匹配,需要更好的抗震能力。而且CD机所安装的汽车中控区域所有组件都会产生热量并且占用仪表板的内部空间。车载CD装在这里很容易和其他部件如空调管路产生干涉。如果它们靠得太近,不仅安装会更加复杂也会有过热的风险。
数字时代的到来:iPod与CarPlay
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iPod,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音乐聆听方式。车载系统也开始支持iPod接口,用户可以通过车载音响系统播放iPod中的音乐。这种模式很快普及,成为许多汽车的标准配置。
2014年,苹果进一步推出了CarPlay系统,首批支持CarPlay的车型包括法拉利、奔驰和沃尔沃。CarPlay的功能非常强大,它可以将iPhone手机的一些基础功能直接“移植”到简陋的车机系统上,直接通过汽车的控制面板使用。像苹果地图导航,接打电话,短信服务,邮件服务,iTunes音乐播放这些都能完成。甚至还能与Siri联动,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语音控制。
智能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然而,随着汽车本身智能化水平的提升,Carplay逐渐被边缘化。比较典型的就是日产奇骏,它的2019款车型上市的时候,进行了小改款,最大的变化就是低配车型依然支持Carplay,高配的智联舒适版车型,却不再支持Carplay。很多用户拿到车后直呼上当,说为什么更高配的车型反而不支持Carplay,结果官方回复是因为新车搭载了车联网系统,比Carplay更好用。事实也是如此,自带的高德导航支持在线导航和升级,语音助理可以完成部分车内操控,播放音乐这些,既能用车机本身的系统,也可以用蓝牙直接无缝连接。关键整个系统已经具备基础的OTA升级功能,可以越用越好用,又没有Carplay频出的连接和升级问题。
虽然按现在的观点看这依然是一套比较简单的系统,与现在动不动搭载高通8155芯片的车机不能比。但在使用方便程度上,它就已经超过了Carplay。更关键的是,这可不用管你用的是iPhone还是安卓手机了。实际上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各大车企都开始了去Carplay化,包括本田的新款雅阁,也同样不再支持Carplay,而是采用自家的Connect3.0系统。
未来趋势:智能化与场景化
未来的车载音频设备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场景化。例如,预警提示音设计需要满足辨识度高、节奏稳定、声音适中和语言简洁等原则。语音导航设计可以利用定向发声和智驾语音的3D化设计(方便判别方向和指向性),将语音信息定向传递给特定区域的目标人群,提高道路通行和安全。而另一方面,在高速场景中的主动语音定向警示系统,能形成从获取信息到发布信息的自动化、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影音娱乐方面,小鹏的5D音乐座舱设计,通过18个丹拿音响,将座舱完全包围起来,形成了360°的环绕声场,再结合杜比全景声,使用户在看电影或听音乐的时候,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延锋声流座舱CYMATICX™的设计,融合了三维布局、点声源和时空连续性的多声道沉浸式音频重现等方案,为我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座舱音频体验。问界M5智驾版搭配的华为高清空间音频的设计,为我们还原了一种”三维世界“的听辩位能力。
未来的智能音效将朝着隐私化、个性化、场景化、多元化、可交互、互联化的私人音频流方向发展。例如,飞凡F7的设计可以实现DIY个性化音源,在老婆生日那天,可以上传一首自己和孩子合唱的生日歌作为车机壁纸的背景乐。而蔚来杜比音效则可以为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的音效体验,如情侣出行的浪漫模式、家庭出行的声音分区设计、商务出行的私密音区等。
从最早的收音机到现在的智能音效系统,车内音乐播放设备的进化史见证了人类对美好出行体验的不懈追求。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车载音频设备将为我们的出行生活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