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伯来书看耶稣如何拯救我们
从希伯来书看耶稣如何拯救我们
在基督教教义中,耶稣基督的救赎使命是人类得救的核心。从希伯来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耶稣如何通过降卑、受难、战胜死亡,最终完成救赎的过程。
耶稣的降卑与受难
希伯来书9章11-14节写道:“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何况基督籍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神吗?”
这段经文深刻揭示了耶稣救赎的核心:他不是用动物的血,而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就完成了永远的救赎。这种救赎不是暂时的,而是永恒的;不是部分的,而是完全的。
耶稣的受难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他的受难和死亡是为了弥补人类的罪恶,实现救赎。正如以赛亚书53章5-6节所预言的:“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耶稣与信徒的兄弟关系
希伯来书2章11节写道:“那圣者既称他们为弟兄,就必不以他们为耻,乃要与他们 openly 承认我的弟兄。”这种兄弟关系的建立,表明耶稣与人类在本质上是同根同源的。正如诗篇22:22所预言的:“我要将你的名传给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
这种亲密的联系超越了普通的亲情,它意味着耶稣与信徒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不仅体现在称呼上,更体现在耶稣对人类的深切同情和理解。他亲身经历了人类的苦难和试探,因此能够真正理解并帮助那些同样受试探的人。
耶稣战胜死亡和魔鬼
希伯来书2章14-15节写道:“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耶稣的复活不仅是他个人的胜利,更是全人类的胜利。通过复活,他战胜了死亡和魔鬼,打破了罪的权势。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章55-57节中所说:“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神,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这种胜利不仅体现在肉体的复活上,更体现在精神的解脱上。耶稣的复活给了信徒新的盼望,使他们不再惧怕死亡,而是能够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正如希伯来书10章19-20节所说:“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
耶稣作为大祭司的角色
希伯来书7章24-25节写道:“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他就有长远的祭司职任。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在新约中,耶稣被任命为大祭司,他的祭司职分超越了旧约的体系。他不是通过动物的献祭,而是通过自我献祭,完成了一次完全的救赎。这种救赎不是暂时的,而是永恒的;不是部分的,而是完全的。
作为大祭司,耶稣不仅完成了救赎,更永远为信徒代求。他理解人类的软弱和试探,因此能够同情并帮助那些同样受试探的人。正如希伯来书4章15节所说:“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通过这种代求,耶稣持续地帮助信徒成长,使他们能够战胜罪恶,走向圣洁。他不仅是救赎者,更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时刻在神面前为信徒祈求。
综上所述,耶稣基督通过降卑、受难、战胜死亡和担任大祭司,完成了对人类的全面救赎。这种救赎不仅使人类脱离了罪恶的惩罚,更恢复了人类与神的关系,使信徒能够通过信仰获得永恒的生命。正如希伯来书所说:“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从此以后,等着仇敌成了他的脚凳。”(希伯来书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