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共聚中赞课堂,支教无限精彩
赞比亚|共聚中赞课堂,支教无限精彩
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位于首都卢萨卡,是非洲唯一一所全日制中文学校,也是赞比亚的华文教育基地。学校最初由7位华人华侨企业家共同组建,主要服务华侨子女。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优秀的国际化学校,招收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涵盖了从学前班到初中等各个年级。
学校采用牛津教育体系,设有科学、人文和劳动等课程,并提供编程和机器人等兴趣类课程,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鼓励各年龄段学生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支教活动简介
本次支教活动为期两天,支队成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中文国际学校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同学带来了多元化的精彩课堂,课程内容包括电子信息基础、单片机、书法和乒乓球。非洲的同学们在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开启了电子信息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并与支队成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支队期待通过本次支教活动为中赞文化交流助力,让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新技术,促进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行前准备
在前往赞比亚之前,支队支教组的同学进行了多次试讲,在孙忆南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教案和实验,锻炼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反复打磨课堂内容。大部分支队成员此前并无支教经历,第一次支教便采取全英文模式无疑有一定难度,支队成员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反复尝试,在试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到达赞比亚之后,支队成员利用实践访谈的空余时间进行试讲和准备,在授课内容和方式上精益求精,对课堂中的实验反复验证,确保万无一失。
支教Day1
开营仪式
7月22日星期一,支队乘车到达中文国际学校,校长孙杨老师代表学校欢迎了支队的到来,与支队进行简单交流讨论,并带领支队参观学校。随后,支队成员与中文国际学校学生共同参加了开营仪式。仪式上,中文国际学校的老师再次对支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学生也用中文向支队成员问好,支队指导老师孙忆南老师和支队长陈睿铧介绍了“E赞启明”支队情况和授课内容。最后,参会师生共同奏唱了赞比亚国歌、中国国歌和中文国际学校校歌。
支队与中文国际学校的老师同学共同参加开营仪式
高年级组支教内容
高年级组的单片机课程由陈晓晨拉开序幕。他通过类比生活中常见的电灯、游戏手柄,扩展到电路中的摇杆和LED灯,讲解了微控制器中输入输出的概念,由此引出了这两天Arduino课程的主角——uno板子。
在实践环节中,他先对各个电路元件(如面包板、LED)进行介绍,随后讲解了如何使用mind+图形化编程软件。在陈晓晨的指导和各位助教的帮助下,同学们成功地点亮了LED并进一步完成了LED闪烁的实验,并产生了对Arduino的极大兴趣。
陈晓晨讲解电路元件
第二节课由何天睿讲授,他从常见的电视和电脑屏幕入手,介绍了两种屏幕原理及其应用。随后,他让同学们尝试使用点阵屏和OLED屏幕,并讲解了舵机和摇杆的操作原理。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硬件设计的理解。
何天睿进行讲解
第三讲由王伊荷进行讲授,她介绍了蜂鸣器模块的硬件连接和代码编写。同学们很快奏响了各自的蜂鸣器,教室里充满了Arduino的乐曲。很多同学惊叹不已,并向老师和助教表达了对进一步学习的期待。短短一上午,硬件设计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播种。
王伊荷悉心指导同学完成实验
在助教许欣、张倩和陈睿铧的帮助下,高年级组圆满完成了第一天的单片机学习,对Arduino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为第二天的进阶学习和综合设计打下基础。
低年级组支教内容
低年级组的前两节课程由张雨桐讲授。课堂开始前的暖场环节中,郭媛为孩子们带来传话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一节课介绍了电力和电子基础知识,张雨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了讲解。课堂中还讨论了芯片和AI等新兴技术,通过生动有趣的阐释帮助低年级孩子们理解一些深奥的名词,孩子们均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张雨桐为低年级孩子讲解电子技术
第二节课中张雨桐带来了水果电池实验,利用水果和铜锌电极点亮LED小灯,孩子们对此感到非常好奇,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助教带领下亲自动手完成了水果电池搭建,LED亮起时孩子们无不发出一声声惊叹。随后,张雨桐利用生动的动画通俗易懂地阐释了其中的电化学原理。
低年级孩子们在主讲和助教带领下搭建水果电池
第三讲由赵天齐带来Arduino基础知识介绍,主要讲解了微控制器功能以及输入输出原理。课堂中,赵天齐通过“击掌游戏”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输入输出,孩子们都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助教的帮助下,孩子们完成了Arduino与LED的连线。
赵天齐带领低年级孩子们做课堂小游戏
在助教郭媛、许欣、章悦和张喆的帮助下,低年级组圆满完成了第一天的学习任务,为第二天进一步探索单片机打下基础。
乒乓球支教
下午郭媛、许欣和赵天齐为低年级和高年级同学带来了乒乓球趣味教学。乒乓球在赞比亚知名度较低,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乒乓球运动,中文国际学校也没有乒乓球桌。支队成员因地制宜,将课桌拼接在一起变成乒乓球桌、架起球网,并演示了垫球技巧以及单打、双打的规则。中文国际学校的同学们跃跃欲试,在支队成员的带领下学习了各种乒乓球技巧,进行了友谊赛,与支队成员一起享受乒乓球的乐趣。
赞比亚学生第一次尝试乒乓球
支教 day2
高年级组支教内容
在经过前一天课程的基础知识积累后,第二天的支教进行了更高阶内容的教学,主讲陈睿铧和何天睿给出了打地鼠、隐形钢琴、剪刀石头布、比谁反应快几个小游戏的制作实例,并将提前调试好的设备让同学们进行试玩,尽管进阶内容较难,但同学们非常勇于尝试,遇到问题时积极向主讲和助教寻求帮助。
高年级同学在支队成员指导下调试代码
在结课设计中,同学们被分为8个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自己的作品,做出了打地鼠、倒车雷达和直升机模拟等作品。最终,各小组都顺利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孙忆南老师对同学们的设计作品给出评分。
高年级同学进行单片机实验
低年级组支教内容
在低年级组,赵天齐以饱满热情开启了单片机探索之旅。通过巧妙设问“大家知道Arduino Uno是什么吗?”引发了孩子们对第一天课程知识的回顾和学习热情。随后,他引导孩子们使用Mind+软件控制Arduino Uno,点亮LED灯。在助教的指导下,孩子们积极动手,勇于提问,展现强烈的求知欲。面对“forever”循环语句,孩子们用“keep going”回应,展现独特的思考能力。赵天齐还通过“摸肩膀游戏”讲解if和if else语句,使编程逻辑直观易懂。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将LED与Touch Sensor结合,实现“触摸亮灯”效果,成功运行后,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成就感。
赵天齐为低年级孩子讲解单片机
第二节课在蒋心宇的引领下,开启了汉字与书法的探索。她用“水木清华”、“行胜于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富含清华精神的四字词汇,让孩子们初步领略中华文化。甲骨文的古朴魅力吸引了孩子们,他们通过互动学会解释甲骨文含义,如“两只鹿代表美丽”。在看图猜词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充满欢笑。
随后,蒋心宇介绍了金文、小篆、行书、草书等书法字体及其历史,让孩子们感受书法之美。在毛笔书写实践中,孩子们认真临摹词句,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中华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蒋心宇讲解中国书法文化
赞比亚学生书法作品
闭营仪式与总结
在完成了全部教学环节后,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举行了本次支教活动的闭营仪式。首先,举行了颁奖仪式,孙忆南老师为优秀的单片机综合设计和书法作品颁发了奖品。中文国际学校的斯莱德老师和乌贝同学分别代表学校老师和同学发言,他们在发言中感谢了支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带领同学们走进一个个全新的领域,期待以后能与清华大学有更多的合作。中文国际学校的学生还向支队成员赠送了精心设计的贺卡,闭营仪式在双方共同演唱《如愿》和《我和我的祖国》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双方同学共同演唱歌曲
两天的支教活动中,赞比亚的学生接触到了许多新鲜事物,打开了一扇扇探索的大门,学生们对学习电子技术和中国文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支教的主讲和助教同学也都在支教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双方同学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中赞文化交流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支教感想
赵天齐:还记得孩子趴在水果电池旁边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举起的手,综合设计时孩子跟我说他们要做 helicopter 时扬起的嘴角。或许会有人认为短时间的支教只是一场作秀,然而生活在非洲的孩子们或许从来没有听说过电子信息技术、单片机、人工智能,如果我们能够给一部分人点燃兴趣的火苗,我们的付出就有意义。正如我们支队的名字:Eenlightment。短短两天时间,我们和孩子们从陌生到熟悉,直到能够叫出他们的名字,鑫辰、lulu、岩伊……
陈晓晨:在教课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学习的伙伴。我从这些孩子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他们的坚韧与乐观,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让我明白,只要有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断探索的勇气,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王伊荷:真正开始上课前,无论是我们、学生还是国际学校的老师,都不知道该对这次支教抱什么样的期待。第一堂课上同学们接连成功地点亮LED时,我放了一点心;第一天放学后外方老师表示学生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课时,又放了一点心;到了结营的时候,我们与学生已经像朋友一样相处,我相信这次支教有了最圆满的收尾,彻底安心。希望他们能相信自己确实能控制那块arduino板子,希望这朵小小的火苗越燃越旺,陪着他们走向未来。
何天睿:当我来到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时,我感受到了这里蓬勃向上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样的精神和渴求是我们授课的最佳动力。或许他们在短期内不会再次用到单片机。但是,如果我们的努力可以为他们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对更深远的知识有不断了解的欲望,有不断求知的动力,或许有一天,这颗种子真的会开花。
蒋心宇:在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大洋彼岸,也是磕磕绊绊把书法课上下来了。至暗时刻真的很多:现场写楷书隶书悲叹自己水平不够的时候;本来就不太清晰的投影仪屡屡罢工的时候……好在,有给力的大家陪我一起面对挑战。感恩遇见,感谢并肩。
张雨桐:第一次来到非洲这片未曾踏足的土地,看过很多报道和新闻,以为这里的孩子大多都不善言辞,视野比较局限。所以,在实践开始前就曾无数次幻想支教的场景。然而来到了这里,我却发现和我想象中的大不相同。不敢说是我去非洲教给孩子们课程和知识,更愿意说是我们相互了解和交流的两天。这两天实践也打开了我看世界的一扇窗子,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回忆,这些美好的瞬间永远留在了这里。
陈睿铧:孩子们的热情和兴趣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迫不及待地用"teacher, teacher"的呼唤来吸引我的注意。我原本希望能够成为一盏灯启迪他们,然而,孩子们却用他们纯真的光芒照亮了我:“小小罗”和我分享对C罗的崇拜,请求我为他取一个中文名字;Golden Girls小组在OLED屏幕上写下了"Tr. Chen, we love u"...孩子们用纯真和热情给予我的温暖远比我所能给予他们的多得多。希望有一天能重新回到这里,回到孩子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