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征管迎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税费征管迎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2025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以全面优化纳税申报管理为切入口,积极构建征管新模式。这一部署不仅体现了税收征管现代化的紧迫性,也标志着我国税费征管正在迎来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
数字化转型:税费征管的必由之路
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全方位变革的关键举措。根据OECD发布的《税收征管3.0: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报告,世界各国税务部门都在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内外部数据库,借助新型沟通渠道,摆脱过于依赖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收规则的状况,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升级。
我国的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以降低征纳成本和涉税风险、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能为目标,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应用各种新兴数字技术,不断加强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涉税场景建设。目前,全国已上线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实现了96%的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线下办税人数同比下降26%,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缩短20%。
新业态挑战:税收制度创新迫在眉睫
随着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税收制度和征管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业态往往具有跨地域经营、交易虚拟化、收入来源多元化、数据巨量化等特点,使得传统税收体制难以有效应对。
例如,平台经济中的交易可以在不同地区进行,导致税源分布和各地财政收入不均衡。同时,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也对税收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2023年,我国“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增加值为22.352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7.73%,这一可观的经济体量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国际经验: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
各国税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实践。例如,美国国内收入局(IRS)向国会提交《纳税人优先法案报告》,开启了以IRS信息技术系统实现纳税服务质量提升的进程。英国皇家税务与海关总署(HMRC)公布了《税务数字化行动计划》,启动了英国政府部门最具前瞻性的数字化改革。
在具体实践中,各国都注重数字身份应用,通过建立唯一且安全的数字身份,实现政府各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同时,各国还通过整合纳税人接触点,将税收规则嵌入纳税人自然系统,减少税收征管对纳税人的额外负担。
未来展望:税费征管的新趋势
面对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发展的双重挑战,我国税费征管改革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税种设置环节后移: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产品流通过程中一般不经过批发、零售等环节,未来纳税人将更多向自然人转变。因此,税种设置向分配、消费环节转移将是税制改革的一大趋势。
增值税税率简化:新业态经济的发展要求税制更加简单透明。多位专家建议加快增值税税率“三档并两档”的改革,减少税率档次,无论产品和服务怎样融合,税制基本都可以很好地适应。
个人所得税改革:随着新业态的发展,个人收入形式更加多样化。专家建议扩大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明确个人提供网络服务、提供数字产品与服务的收入性质和适用税目归属。
智能化监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纳税人行为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身份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
税费征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宗旨下,以降低征纳成本和涉税风险、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能为目标,不断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这不仅是为了提高税收效率,更是为了营造公平、透明、便利的税收环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