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后蜀宫廷到千家万户:五代十国时期的春联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后蜀宫廷到千家万户:五代十国时期的春联文化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B9%B4%E7%BA%B3%E4%BD%99%E5%BA%86%EF%BC%8C%E5%98%89%E8%8A%82%E5%8F%B7%E9%95%BF%E6%98%A5/59387528
2.
https://baike.baidu.com/article/11fca6ec311e236af4c55978.htm
3.
https://www.sohu.com/a/632801685_121119355
4.
https://www.sohu.com/a/222344929_302891
5.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2/09/content_30055549.html
6.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287cbd9a5f3b7eaeaaf47017
7.
https://www.gov.cn/node_12845/content_520261.htm
8.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node_12845/content_520261.htm
9.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sf/chshuo/201806/t20180608_4716827.shtml
10.
https://www.ntdtv.com/b5/2012/01/30/a634135.html
11.
https://www.orangenews.hk/culture/101561/%E8%81%8A%E6%B0%91%E4%BF%97--%E6%A1%83%E7%AC%A6-%E5%A6%82%E4%BD%95%E6%BC%94%E8%AE%8A%E6%88%90%E4%BB%8A%E6%97%A5%E7%9A%84-%E6%98%A5%E8%81%AF.shtml

公元964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宫廷里,皇帝孟昶在除夕之夜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开创了中国春联文化的先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副真正意义上的春联。

01

从桃符到春联:一个千年的文化演变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桃符。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着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开始发生变化。

02

五代十国:春联文化的发轫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但这也为文化的演变提供了契机。后蜀皇帝孟昶的一次创新,开启了春联文化的新篇章。

据《蜀梼杌》记载,公元964年除夕,孟昶命学士辛寅逊在寝门桃符板上题写吉语。但孟昶对辛寅逊所拟的对句不满意,认为对仗不工整,于是亲自提笔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寓意吉祥,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春联从桃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03

春联的文化内涵

春联之所以能够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春节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

  1. 文学价值: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既要表达吉祥如意的祝愿,又要富有诗意和韵味。这种文学形式的出现,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2. 民俗意义:春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福寿康宁的祈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更换新的春联,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3. 象征寓意:春联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比如“纳余庆”寓意着承接前人的福泽,“号长春”则寄托了人们对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的向往。

04

春联的普及与发展

孟昶开创了春联的先河,但真正让春联普及开来的是明代的明太祖朱元璋。据《簪云楼杂说》记载,朱元璋在金陵定都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还亲自出巡观赏取乐,推动了春联的普及。

到了清代,春联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春联的题材也更加广泛,从宫廷到民间,从节日庆典到日常生活,处处可见春联的身影。

05

春联的现代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纸质春联,现在还出现了电子春联、网络春联等形式。内容上也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既有传统的吉祥祝福,也有反映时代特色的创新内容。

春联不仅在中国大陆流行,还传播到了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春联的风俗,成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从五代十国时期的一次宫廷创新,到如今遍布华人世界的春节习俗,春联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穿越千年时光,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它不仅是春节的装饰,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