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生态保护新典范
恩施州:生态保护新典范
2023年11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获得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称号——“天然氧吧州”。这是湖北省首个、全国第六个全域建成“中国天然氧吧”的地级市(州),标志着恩施州在生态保护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湖北重要生态屏障,恩施州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9.23%,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恩施州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和创新实践。
创新引领,打造生态保护新模式
恩施州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新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2023年8月,湖北省启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恩施州的带水河小流域成为首批5个试点之一。
带水河位于恩施市龙凤镇,是清江上游一级支流,全长26.6公里。过去,由于生猪养殖和生活污水直排,河水受到严重污染。试点以来,恩施州坚持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的治理理念,实施河道清淤疏浚、生态护坡建设等工程,同时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带水河上游、下游水质分别稳定在Ⅱ类、Ⅲ类标准,流域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万元。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恩施州同样不遗余力。全州已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12.1%。通过持续的保护措施,目前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及栖息地得到保护,种群和数量呈增长趋势。据统计,全州有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44种,已知水生野生动物147种,拥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5种。
绿色发展,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恩施州也在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的新路径,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以硒产业为例,恩施州充分发挥“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2023年硒产业综合总产值达935.16亿元,位居全国硒产业发展地市州之首。在茶叶产业方面,全州茶园面积达182万亩,基地规模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今年前三季度茶叶出口货值同比增长22%。
在生态旅游方面,恩施州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凉爽气候,成功打造多个避暑度假胜地。利川市每年吸引超过50万人次前来避暑,宣恩县在2024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4亿元。今年1月至9月,全州共接待游客8883万人次,同比增长14.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18.45%。
未来展望:打造美丽中国绿色样板
恩施州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绿色样板。未来,恩施州将继续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