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0后宝妈遭职场霸凌:法律如何守护劳动者权益?
上海80后宝妈遭职场霸凌:法律如何守护劳动者权益?
近日,上海一名80后宝妈戴女士遭遇职场霸凌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戴女士描述,自2023年12月1日起,她被公司以"沟通障碍"为由,从所有工作群聊中移除,不再安排具体工作。更令人震惊的是,公司还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手段逼迫她辞职:她的工位上被贴满了写有"妖怪"字样的钟馗图片,工资也被无故减少了2000元。面对这些无理的打压和骚扰,戴女士选择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相关视频和截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这起事件不仅触碰了道德底线,更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单方面降薪、解雇等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类似案例中,法院通常会判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例如,在一起绩效考核不达标被辞退的案例中,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就明确指出,用人单位不得突破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约定任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即便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也应当先安排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而不是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在遭遇职场霸凌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首先,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给出合理解释和赔偿。其次,如果霸凌行为涉及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等,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维权。浙江伦和律师事务所王逸芸律师指出,用人单位在内部管理中公开员工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姓名等,已超出必要限度,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此外,如果职场霸凌确实存在,员工应根据霸凌行为实施主体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维权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职场霸凌往往通过言语或排挤行为进行,较难进行证据固定,因此维权存在一定难度。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职场霸凌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用人单位应当依法行使用工管理权,不得随意突破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我们也呼吁建立更完善的职场霸凌防范机制,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劳动关系的稳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