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佛教智能机器人:科技与般若的碰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佛教智能机器人:科技与般若的碰撞

引用
澎湃
10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75277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568414
3.
https://hyper.ai/cn/news/8594
4.
https://www.ddc.com.tw/ec/event/2024/08/8humanity/page3.html
5.
https://www.buddhistdoor.org/mingkok/ai%E4%BA%BA%E5%B7%A5%E6%99%BA%E6%85%A7%E7%B5%A6%E5%AD%B8%E4%BD%9B%E4%BA%BA%E7%9A%84%E5%95%9F%E7%A4%BA/
6.
https://phil.pku.edu.cn/xwgg/xzxw/xzdt/522369.htm
7.
http://www.mgov.cn/complexity/info160501.htm
8.
http://sscp.cssn.cn/xkpd/zjx_20158/202306/t20230627_5663224.html
9.
https://www.lnanews.com/news/156173
10.
http://www.tianxingacademy.com/news/details_16_489.html

2019年2月,日本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寺庙高台寺,对外公布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消息:一位名为「Mindar」的机器人观音正式“入职”。这位斥资近100万美元打造的机器人观音,不仅能用日语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能将其翻译成中文和英文版本。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佛教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迈出了重要一步。

01

AI与佛学结合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佛教机构开始尝试将AI融入修行和传播中。在日本,除了机器人观音「Mindar」,还出现了可行走的AI盆栽BonsAI、能诵经的机器人「Pepper」,甚至有寺庙开设机器人教室,教小朋友学习编程。

在中国,北京龙泉寺推出的AI机器僧「贤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历时3个半月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识别1800多种不同的物体和场景,还具备室内外定位导航、灵活手臂操作等功能。龙泉寺还进一步开发了AI问答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向AI咨询佛教教义。

02

AI能否理解佛法?

然而,随着AI在佛教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随之浮现:AI是否真正理解佛法?它是否具备佛性?对此,佛教界和学术界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2024年6月,一场名为“佛教、意识与AI国际峰会”在台湾举行,来自全球的佛教学者、意识哲学家和AI科技专家汇聚一堂,就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伊凡·汤普森教授指出,目前的AI系统无法重现人类对现实的意义理解,其通过运算的语言模型不能等同于人类的心智或意识。

哥伦比亚大学的贝纳尔·富尔教授则提醒,佛法修行的内涵在佛教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开始借用科学(如脑神经科学、心理学)来解释禅修,这可能导致佛法意义与科学目的的同化,从而失去原有的洞见。脑神经学家格奥尔格·诺索夫教授从人类意识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禅修能让人淡化自我中心,超越二元对立,而AI目前无法产生这种“无分别智慧”。

03

AI在佛教中的角色定位

尽管AI在理解佛法方面存在局限,但它在佛教中的应用价值仍然不容忽视。许多佛教机构开发了AI聊天机器人,如旧金山禅修中心的“机器禅师”、日本京都大学的“佛陀机器人”、法鼓文理学院的“法鼓全集AI问答”等。这些AI系统通过大语言模型,能够理解开放性问题,并基于设定的资料生成回答。

AI在佛教中的角色,更多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帮助信众更好地理解佛法,提供修行指导。正如高台寺住持Tensho Goto所说:“佛教信仰是无形的,无论是用机器、铁片还是树叶来代替,都无关紧要。机器人是永生的,它可以不受环境与位置的限制,去修行佛法,拥有更强大的记忆力,可以不断存储知识。”

04

伦理挑战与未来展望

随着AI在佛教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一系列伦理问题也随之浮现。AI是否能替代人类修行?如何确保AI传播佛法的准确性?人机共生的伦理原则应该如何制定?

北京大学主办的“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国际会议”上,专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曾毅教授指出,随着类人AI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人类与AI和平相处的原则。纽约大学的大卫·查尔莫斯教授则强调,AI将极大地改变社会,从而改变人们对道德和非道德的看法。

AI与佛学的结合,无疑为佛教的传播和修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如何在科技发展中保持佛法的纯粹性,如何确保AI作为工具而非主体,如何在人机共生中保持伦理平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AI可以是佛法传播的助力,但真正的修行,终究还是要靠人的心灵。”

在这个科技与精神交织的时代,AI与佛学的结合,既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它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更挑战着我们对科技与人性的理解。这场科技与般若的碰撞,或许正是人类探索意识本质、追寻生命意义的新起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