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皮店竟用罂粟壳提味?真相大揭秘!
凉皮店竟用罂粟壳提味?真相大揭秘!
近日,江苏连云港一家凉皮店被曝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壳以提升口感。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更因为它揭示了餐饮行业中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利而不惜违法的恶劣行为。
男子举报凉皮店,警方查获罂粟成分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经常光顾该凉皮店的顾客发现食品口味异常,怀疑其中可能添加了罂粟壳。他将这一情况举报给了警方,并提供了剩余的凉皮样品。经专业检测机构鉴定,该样品中确实含有罂粟碱、那可丁等成分。
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路南派出所民警张靠山介绍,接到举报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在该凉皮店内,执法人员不仅在现售的凉皮中检测出罂粟成分,还在店内搜出大量疑似含有罂粟成分的辣椒油及粉末。经现场检验,这些物质均呈阳性反应。
店主为提升生意不惜违法,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调查,该凉皮店店主李某因生意冷清,便动起了歪脑筋。他从调料商处购得含有罂粟成分的调料,将其与辣椒和豆油混合熬制,作为“秘制”辣椒油添加到凉皮中。自使用这种“秘制”调料后,店铺日均营业额从之前的几百元迅速攀升至800元左右,短短几个月内非法获利达1.5万元。
目前,李某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罂粟壳危害不容忽视,长期食用可致神经系统损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罂粟壳本身没有味道,有些甚至带有酸涩的苦味。非法店家使用的所谓罂粟粉中应该还添加了其他提味增香的物质,作为消费者很难辨别调料中是否含有罂粟成分。
“长期服用非法添加罂粟产品的餐饮食品是有健康风险的,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损害,最大的风险就是上瘾依赖,具有潜在的吸食毒品的风险。”朱毅告诫,罂粟壳所传言的提香功效多是传说,非法添加进去的罂粟壳含有的微量吗啡,也逃脱不过检测仪器的法眼。相关部门对此的态度是零容忍,没商量。
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加码,违法必究
我国对罂粟种植有严格的法律规定,除药用、科研和科普教育外,其他单位和个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一律禁止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1条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餐饮行业中,有些不良经营者为了达到“提味增鲜”从而吸引更多顾客的目的,竟不惜铤而走险。就如云南石屏县的一家火锅店经营者张某某,他做出了极为恶劣的行为,那就是把罂粟壳粉当作所谓的秘方,添加到火锅底料之中。
2024年8月,当地发生了一起引人深思的事件。云南省石屏县公安局民警在集中清查整治行动期间,发现何某某等3人的尿检呈现吗啡阳性。然而这3人都坚决否认自己接触过毒品,只是透露当天下午在张某某经营的火锅店吃过火锅。这一线索立刻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民警们顺藤摸瓜,联合石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对张某某经营的火锅店展开了严格的执法检查。最终,在该店厨房的泔水桶里查获了一个装有粉末液体混合可疑物的塑料瓶。经过专业鉴定,这个查获的粉末液体混合物里含有罂粟的遗传物质,这也正是导致何某某等3人尿检呈吗啡阳性的罪魁祸首。
随后,这一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法院经过仔细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某某为了牟取利益,全然不顾国家食品安全法规,故意在自己生产、销售的食品也就是火锅底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罂粟。他的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构成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考虑案件事实以及庭审情况的时候,法院发现被告人张某某具有坦白和认罪认罚的量刑情节。综合这些因素,法院最终依法作出判决:判处被告人张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且处以3000元的罚金。同时,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禁止张某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活动。
消费者如何防范?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餐馆,尤其是即将要体检入职、入伍体检的这类人群,一定要谨慎小心。如果发现可疑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在饮食方面,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广大餐饮经营者必须秉持诚信、守法经营的理念,绝不能为了金钱而忽视道德和法律。要是心存侥幸以身试法,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