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湖村:乡村振兴下的留守生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湖村:乡村振兴下的留守生活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87J13NK0521E31Q.html
2.
https://www.zgxcfx.com/xczx/120135.html
3.
http://wzdx.wenzhou.gov.cn/art/2020/7/22/art_1229181676_54031849.html
4.
https://www.jianpincn.com/skwx_jp/LiteratureDetail.aspx?ID=988005
5.
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literature/13342485.html
6.
http://www.yysqw.gov.cn/43332/43336/62674/content_1808140.html
7.
https://www.jnr.ac.cn/CN/10.31497/zrzyxb.20211011
8.
https://www.progressingeography.com/CN/10.18306/dlkxjz.2022.10.001

东湖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桃林镇,距临湘市区26公里。这个由原东湖村和塘下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现有39个村民小组,1108户,人口5019人。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却因地理位置偏远,既没有城郊村的区位优势,又不属于脱贫攻坚时期的重点扶持对象,长期以来处于政策覆盖的边缘地带。

人口流失:村庄的“空心化”困境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东湖村的人口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统计,目前村里大约有30%的人口选择留守,而70%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或创业。留守人口中,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年轻男性几乎不见踪影。以王塘组为例,原本有村民170人,现在仅剩20多人在家,不足十户,且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东湖村呈现出典型的“空心化”特征。村子里平日里显得格外安静,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办宴席时才会热闹起来。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不仅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也使得村庄的社区功能逐渐依附于附近的集镇。

留守老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在东湖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留守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选择与子女同住,尤其是那些配偶已去世的老人。然而,由于子女大多外出打工或从事小买卖,老人们白天很少能见到子女,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代人长期相处可能产生的摩擦。

尽管如此,老人们的生活并非毫无乐趣。他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社交习惯,比如喜欢请客办宴。无论是老人的寿辰、丧事,还是年轻人的结婚、建房,抑或是小孩的满月酒、一岁酒、十二岁生日、升学宴等,都是村里重要的社交场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活动已经从过去的亲力亲为转变为社会化服务,从食材准备到氛围布置,都有专门的从业者负责。

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曾经,东湖村的娱乐生活较为单调,农忙时整日在田间地头干活,闲暇时只能打麻将、晒太阳,聊家长里短。如今,村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抖音和微信,甚至几岁大的小孩都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然而,这种碎片化的社交方式也导致村庄共同体意识逐渐消解,村民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淡漠。

值得庆幸的是,村里还有一些能够拉近彼此感情的公共活动,比如广场舞。每到晚上7点,街灯亮起时,65岁的李兰(化名)就会准时前往村里的活动广场,与其他妇女一起跳广场舞。她们的舞步丝毫不逊色于城市居民,广场舞队还多次参加镇里的演出比赛,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

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的挑战

在东湖村,留守儿童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有的选择在附近城镇工作,有的则远赴广州、惠州等沿海城市。据村干部估计,80%的外出人口流向省外,岳阳市区的比例不到两成。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如同龄人。据教育部统计,留守儿童的辍学率比非留守儿童高出约15%。此外,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留守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孤独、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留守儿童中约有30%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由于监护人的监管不到位,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比非留守儿童高出约20%。

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状况,东湖村积极采取措施。学校成立了关爱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的统筹协调,教导主任负责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政教主任负责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班主任则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

互联网:改变生活的新力量

互联网的普及为东湖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抖音和微信,甚至几岁大的小孩都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这种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不仅改变了村民的娱乐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社交习惯。

然而,这种碎片化的社交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传统的村庄共同体意识逐渐消解,村民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淡漠。过去,村民们会聚在一起聊天、打牌,而现在,大家更倾向于在手机上寻找娱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庄的社会凝聚力。

乡村振兴: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人口流失、老龄化加剧等挑战,东湖村也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外出务工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选择从事服务业,如城市家政服务、网约车司机、快递行业等。这些工作形式灵活,劳动强度相对较低,收入水平与制造业和建筑业相当,有的甚至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外出务工的村民中,相当一部分已在桃林镇或临湘市购置房屋,主要是为了子女的教育。虽然不少东湖村人进城了,但距离“能在城市体面生活”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仅靠务工收入,一般家庭很难在务工的大城市定居。于是往往举全家之力在东湖村附近的镇上或县城买房,这里的房价不高,教育和医疗条件还比较完善。

在东湖村,回乡重新翻修老屋也是一个潮流,在他乡漂泊久了的东湖村人回到家乡总有一种落叶归根之感。村里建了不少外观造型与城市楼房相差无几的房屋,虽然平日里大多闲置,但逢年过节还是会回去看看。这些在他乡的东湖村人看到自己在老家的“豪华”房屋,似乎有一种“衣锦还乡”的荣耀。

在他乡的东湖村人如果发展的好,大多会将家中父母长辈也接出村,只要父母原意。但有的老年人并不愿意离开,一是担心不适应城镇的生活,自己在东湖村生活了一辈子,而城镇是一个太陌生的地方,“找个人说话都找不到”;二是为了缓解子女在城镇生活的高成本压力,选择留守在家帮忙照顾孙辈,为进城子女提供支持,减少负担,让飘在他乡的子女心灵有个安身之处。

不管在他乡生活工作多长时间,在老一辈东湖村人心中,回乡是一种安全的退路。李东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广东漂泊十五年后,仍然找不到家的感觉,最终选择回到东湖村。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

东湖村的发展困境,折射出中国广大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挑战。如何让这些“离贫困村很近、离富裕村很远”的贫困边缘村发展起来,不让一个村庄落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从横港村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党建引领、生态建设等途径,经济薄弱村也能实现美丽蝶变。这为东湖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乡村振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合理的规划引导,更需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东湖村的故事,是中国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缩影。它既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复杂性,也凸显了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只有让这些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贫困边缘村发展起来,全面乡村振兴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