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他的战马飒露紫:一段传奇的历史
唐太宗与他的战马飒露紫:一段传奇的历史
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用青石雕刻包括飒露紫在内的六匹战马形象,以纪念它们的功绩。其中,飒露紫的雕像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战场上的英勇传奇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著名战马中,飒露紫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匹。这匹来自西域的紫色战马,不仅以其卓越的战斗能力赢得了“勇健者”的美誉,更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洛阳之战中,飒露紫载着李世民冲锋陷阵,身中数箭仍坚持作战。据《旧唐书》记载,当时李世民的亲信丘行恭为受伤的飒露紫拔箭,这一感人瞬间被永远定格在昭陵六骏的石刻中。石刻宽约2米、高1.7米,展现了飒露紫四蹄腾空、鬃尾飞扬的姿态,丘行恭为马拔箭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动容。
昭陵六骏的艺术瑰宝
贞观十年(636年),李世民下令用青石雕刻包括飒露紫在内的六匹战马形象,以纪念它们的功绩。这些石刻由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创作,每块石刻宽约205厘米、高170厘米,厚30厘米、重约2.5吨,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石刻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和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屏上方一角原刻有由欧阳询书丹的唐太宗亲题赞语,现已风化不存。李世民为飒露紫所作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充分展现了这匹战马的英勇与神骏。
文物流失的悲痛历史
1914年,文物贩子卢芹斋将飒露紫等昭陵六骏中的两尊雕塑偷运出国。据卢芹斋1927年的回忆录记载,这两匹战马石刻是在1912年被一个外国人唆使文物贩子从陕西昭陵盗运出的。文物贩子在搬运这些沉重的石块时被当地民众发现并截获,由当时的陕西省官员予以查收。1915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要求地方政府将“二骏”运到了北京,成为袁世凯的个人收藏。几个月后,它们通过另一个人卖给了卢芹斋。1918年3月9日,时任宾大博物馆馆长的高登,首次在纽约看到了已经运抵美国的“二骏”石刻,非常兴奋,并致信物主——纽约来远公司老板卢芹斋(华裔),表示愿意购买。而后他立即报告博物馆董事会,请求筹集卢的索价15万美元,并将两件石刻从纽约运抵宾大免费展出。直到1920年年底一位名叫埃利基 ·R ·约翰逊的慈善家给宾大博物馆捐款15万美元,宾大又与卢讨价还价,最后以12.5万美元成交。直到现在,这“二骏”石刻在宾大展示的基座上,还放着这样一个牌子:“埃利基 ·R ·约翰逊先生捐赠。”
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近代文物流失的缩影,也引发了国人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深思。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曾为此赋诗:“六骏失群图尚在,追怀名迹感无穷……”表达了对国宝流失的痛心疾首。
文化传承与未来展望
2010年5月7日,西安的三位文物修复专家将赴美国参与修复这两匹离群的“骏马”,这是中国首次派文物专家赴国外参与修复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国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更寄托了国人对昭陵六骏早日团聚的期待。
作为昭陵六骏之一,飒露紫不仅是李世民的得力战马,更承载了唐代军事与艺术的双重价值,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象征。它见证了唐朝的辉煌历史,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今天,当我们站在昭陵六骏的石刻前,仿佛还能听到战马的嘶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