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河北邯郸惨案背后:未成年犯罪心理探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河北邯郸惨案背后:未成年犯罪心理探秘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9
来源
1.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qtxgfl/202110/t20211025_574843.html
2.
http://psy.china.com.cn/2025-01/27/content_43021714.htm
3.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82%AF%E9%83%B8%E5%88%9D%E4%B8%AD%E7%94%9F%E6%9D%80%E4%BA%BA%E6%A1%88
4.
http://sxgy.sxfyw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3/12/id/2295906.s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9%82%AF%E9%83%B8%E5%88%9D%E4%B8%AD%E7%94%9F%E6%9D%80%E4%BA%BA%E6%A1%88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2%AF%E9%83%B8%E5%88%9D%E4%B8%AD%E7%94%9F%E6%9D%80%E4%BA%BA%E6%A1%88
7.
http://hubeigy.hbfy.gov.cn/article/detail/2006/06/id/2654986.shtml
8.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6/id/7993237.shtml
9.
http://www.gd.gov.cn/zwgk/wjk/zcfgk/content/post_2531178.html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未成年人杀人案。三名13岁初中生预谋杀害同学小光(化名),并将其尸体掩埋在一处废弃蔬菜大棚内。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性,更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犯罪预防的深刻反思。

01

案件回顾:残忍的犯罪事实

2024年3月10日下午,13岁的小光被三名同班同学以外出游玩为由骗出学校。监控显示,当天下午3点多,小光坐在嫌疑人张某某的电动车后座上,一同前往作案地点。据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张某某和李某因与小光存在矛盾,遂预谋杀害小光并平分其钱财。张某某提前选定作案地点,并挖好埋尸坑。在蔬菜大棚内,张某某持铁锹实施杀害,李某协助控制受害人,马某某因未参与预谋和具体加害行为,被认定为从犯。

02

心理剖析:犯罪背后的青少年心理

这起案件中,三名犯罪嫌疑人均为13岁的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与以下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1. 认知结构缺陷:未成年人对社会、他人及自己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肤浅层面,容易产生片面和错误的认知。在这起案件中,嫌疑人张某某和李某因与小光存在矛盾,就产生了极端的杀人念头,反映出他们对人际关系和冲突解决方式的错误理解。

  2. 情绪情感不稳定: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嫌疑人张某某在作案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化特征,不仅实施了暴力行为,还试图通过转移财产和销毁证据来掩盖罪行。

  3. 意志力薄弱: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缺乏独立判断能力。从犯马某某虽然未直接参与犯罪,但在得知作案计划后并未及时阻止或报警,反映出其意志力的薄弱。

  4. 自我认知偏差:一些未成年人可能因自我认知偏差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主犯张某某表现出明显的“妄自尊大”倾向,认为可以通过暴力行为解决问题,甚至在作案后还能保持镇定,继续上学。

03

深层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家庭教育缺失:许多犯罪未成年人来自问题家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有研究表明,93.7%的少年犯毫无法律观念,这与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

  2. 学校教育不到位:学校在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校园霸凌现象的普遍存在也可能成为犯罪的导火索。据报道,三名嫌疑人长期对受害者小光实施校园霸凌。

  3. 社会环境影响: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态度也可能助长犯罪行为。

04

预防措施: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这一复杂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全方位的预防体系。

  1. 加强法治教育:学校应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配备专职法治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同时,家长也应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2. 关注心理健康:学校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对于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3. 建立专门教育体系:国家应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这既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的重要保护处分措施。

  4. 营造健康社会环境: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例如,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应积极掌握辖区内未成年人的监护、就学和就业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起发生在河北邯郸的未成年人杀人案,再次敲响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警钟。它提醒我们,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加强法治教育,完善预防体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