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老友青年”:搭建“文化互哺”的代际桥梁
交大“老友青年”:搭建“文化互哺”的代际桥梁
团队成员前往程阳八寨,探寻侗族传统年俗民俗
足迹遍布9省14地,100位青年,拜访1000余位"老友"……冬去春来,上海交通大学"老友青年"团队足迹遍布全国,深入社区与养老院,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给老人送去节日温暖;返家乡寻"年味",拜访当地老手艺人与非遗传承人;以人为媒,走进民俗,探寻时光里的传统年,用知识技术给老年人带来陪伴关爱。他们用对话搭建起青年大学生与老年群体的沟通桥梁,探索传统节日新气象;以青春接力经典,发掘在时光角落里的非遗文化,扬起国风传承新风尚。
"当年我们对着古籍,一道菜一道菜的复原,才能挖掘恢复洛阳水席文化。"
团队成员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水席,并和非遗传承人交流。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三学生牛嘉仪今年第一次参加"老友青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家乡洛阳的"真不同饭店"中,她对话了"洛阳水席"传承人李治峰,了解了洛阳水席步步复兴的历史,也见证了李师傅还原洛阳水席当年风采与推广其走向世界的决心。
唱着当涂民歌的陶小妹,不仅唱给老人听,也教孩子们学唱,歌声中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老友青年"团队的成员们在自己的家乡,与老手艺人、非遗传承人们交流、互动,从传承人的口述中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一契机,青年大学生交到的这些"老友"们,大多说着朴素的家乡话,捧着一颗赤诚的真心,做着"平凡却重要的事",而当他们向年轻的大学生们讲起传承民俗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时,面容上总会洋溢起自信明媚的笑容。
团队成员前往安徽当涂,对话当涂民歌传承人。
此外,从2020年起,"老友青年"团队以闵行区江川街道志愿服务为契机,开展高校大学生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为老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以"阅读"为媒介,以"分享"为核心属性,搭建青年大学生与老年群体"文化互哺"的代际桥梁,在社区街道党群活动中心、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历史建筑等地,"青老"对话,共叙时代初心与世纪梦想。"老友青年"实践活动秉持着以美动心、以文化人、以志笃行的理念,积极落实大思政课建设内涵,调动青年力量助力老龄事业。
4年来,"老友青年"从一次实践活动发展为关注代际沟通与精神助老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目前已有三千余志愿者,遍及上海、北京、西藏、四川、广东等十余省市,累计服务全国五万余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