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与防范:从协议无效到显名困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与防范:从协议无效到显名困境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3-12/09/content_26031081.htm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2%A1%E6%9D%83%E4%BB%A3%E6%8C%81/10056901
3.
https://www.sohu.com/a/656135212_120100289
4.
https://www.kangdalawyers.com/newsdetail_2498.html
5.
https://www.hengdulaw.com/Category30-1129
6.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13e1fad8a439c11a.aspx
7.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6fea32d064ff0319.aspx
8.
https://www.ruiyanglawyer.com/Home/ResearchInfo/e809070b-091a-4879-a5ca-c310ccb92880
9.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b8ac516c7b9aa90c.aspx

股权代持,这一在商业实践中常见的安排,虽然为投资者提供了灵活性,但也潜藏着诸多风险。从法律纠纷到实际操作困境,股权代持的复杂性远超想象。本文将深入分析股权代持的风险,并结合实际案例和法律规定,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警示和建议。

01

股权代持:定义与常见场景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或隐名投资,是指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与他人约定,由名义股东(显名股东)代为持有公司股权的一种安排。这种安排在商业实践中颇为常见,主要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 保护隐私:某些投资者不愿公开其股东身份,选择通过股权代持保持匿名。
  • 规避法律限制:如国家公职人员、军人等特殊身份人员,或涉及竞业禁止、关联交易等情形,通过股权代持规避相关规定。
  • 方便公司管理:控制股东为保持公司控制权,或在股东人数已达法定上限时,选择股权代持方式。
02

股权代持的主要风险

股权代持虽然能满足特定需求,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协议无效风险

股权代持协议可能因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例如,公务员从事营利性活动、规避外商投资限制等情形下签订的代持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很可能被法院判定无效。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不仅可能失去股东资格,还可能面临实际出资难以收回的风险。

股权被无权处分或强制执行

由于股权登记在显名股东名下,其可能未经隐名股东同意擅自转让或质押股权。即使隐名股东能够证明其实际出资人身份,也可能因显名股东的债务问题导致股权被法院强制执行。此外,显名股东的个人债务或婚姻关系变动,都可能导致代持股权被分割或执行。

显名程序复杂

隐名股东若想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显名股东,需要经过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即使隐名股东能够证明其实际出资人身份,也可能因其他股东的反对而无法实现显名。

上市公司股权代持的特殊风险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权代持更是被明确禁止。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上市公司股权代持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实际投资人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甚至可能面临投资损失。

03

实际案例分析

以杨金国诉林金坤、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股权代持风险的实际影响。

2010年10月,杨金国与林金坤签订《委托投资协议书》及《协议书》,约定杨金国受让林金坤在目标公司的部分股权,成为附属于林金坤名下的隐名股东。2011年10月,亚玛顿公司正式在A股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再审中认为,双方的协议因涉及上市公司隐名持股而无效。虽然协议无效并不否认双方之间的委托投资关系,但实际出资人无法获得预期的股东权益,显名股东也无法退出公司,双方都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04

法律规定的解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然而,这一规定并不意味着股权代持没有法律风险。例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这意味着上市公司股权不得隐名代持,否则可能影响公司上市进程。

05

风险防范建议

面对股权代持的多重风险,投资者在选择这一安排时应格外谨慎:

  1. 充分了解目标公司性质:在签订股权代持协议前,应详细调查目标公司是否属于上市公司或法律禁止代持股的行业,避免因违反相关规定导致协议无效。

  2. 提高代持行为透明度:在签订股权代持协议时,应尽可能让目标公司和其他股东知晓并确认代持关系,增加代持行为的透明度。同时,可以在协议中明确约定显名股东未经隐名股东同意不得处分股权,并设定相应的违约责任。

  3. 完善协议内容:股权代持协议应详细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投资收益分配、股权处置方式等关键条款,确保协议内容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4. 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在签订和履行股权代持协议过程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降低法律风险。

股权代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安排,虽然能满足特定的投资需求,但其中蕴含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投资者在选择股权代持时,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谨慎评估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保护自身权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