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5个著名古建筑“重建前后”的对比图片,为你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5个著名古建筑“重建前后”的对比图片,为你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8/19/57798620_1134407306.shtml

中国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古建筑经历了重建、修缮甚至损毁。本文通过15个著名古建筑的重建前后对比,展现了它们的变迁历程,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些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

赵州桥:千年古桥的现代化改造

赵州桥,这座始建于隋朝的石拱桥,见证了中国桥梁建筑的辉煌历史。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大规模修缮中,桥身上超过87%的石料被替换,部分地方还植入了钢筋并浇筑了混凝土。虽然外观上变化不大,但这座千年古桥的内里已经焕然一新。这次修缮还拆除了桥头旁边的关帝庙,让这座古老的建筑遗存更显沧桑。

兰州握桥:从八景之一到仿古复制品

兰州握桥,又名卧桥,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兰州著名的八景之一“虹桥春涨”。这座没有桥墩的桥梁,历经明清两代的重建,直到1952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拆除。原计划将其移建于五泉山公园并保存原有构件,但最终这些构件被挪作他用。如今的握桥是2005年在兰州水车博览园仿照原雷坛河握桥建造的,虽然形似,却已失去原有的韵味。

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屡经重建的豪华演变

始建于北宋时期的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内有一座高达24米的千手观音像。这座建筑在100多年间经历了多次被毁、重建、拆除和再建的过程。每一次重建都让它变得更加豪华,却也失去了原有的风貌。现在的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只能算是一个现代仿古建筑。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从“天下第一塔”到玻璃宝塔

明清时期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誉为“天下第一塔”,塔身高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设有146盏长明灯。这座曾经的南方最高建筑,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如今的重建版本虽然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却失去了原有的琉璃风采,变成了一座“玻璃宝塔”。

黄鹤楼:从江边古楼到现代化旅游景点

现在的黄鹤楼建于1985年,比以前高了好几层,位置也从原来的江边迁移到了长江大桥附近。为了方便游客,楼内安装了现代化电梯。这种现代化的改造虽然便利了游客,却也改变了黄鹤楼原有的韵味。

乐山大佛:历经修复的面容变迁

乐山大佛自建成以来,经历了多次修复,其中大规模修复活动就有16次之多。每次修复都会对大佛的面容进行调整,最近一次修复甚至改变了大佛的瞳孔大小。这种修复虽然延长了大佛的寿命,却也让它失去了原有的神韵。

霍去病墓:从沧桑古墓到旅游景点

1941年的霍去病墓显得沧桑古朴,而如今的霍去病墓经过修缮后,更像一个精心打造的旅游景点,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厚重感。

沧州铁狮子:从屹立不倒到支架支撑

沧州铁狮子历经千年风雨,直到1975年仍屹立不倒。经过多次修复后,如今的铁狮子只能依靠钢管支架才能站稳,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河北隆兴寺水月观音像:鲁迅眼中的“东方美神”

这尊被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的观音彩塑,经过修复后与原貌有了些许差异,特别是眼睛从双目低垂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种改变让人不禁感叹。

西安二龙塔:从唐代古塔到“大劈叉”状态

这座唐代古塔在上世纪60年代因修建饲养室被拆掉了几层,2005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复,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至少避免了“大劈叉”的尴尬。

雷峰塔:从残垣断壁到全新重建

始建于北宋的雷峰塔,历史上经历过三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是在2000年,2002年建成。现在的雷峰塔除了塔心是原物,其他部分都是新建的。左图是1920年尚未倒塌的雷峰塔,可见其外部结构已经全部消失。

潮州广济桥:从繁华商市到旅游景点

潮州广济桥,又称湘子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原桥上有住户和商铺,如今重建后已变成旅游景点,除了保留部分桥墩,其他都是全新建设。

“老龙头”:从明代长城到现代复建

被誉为长城起点的“老龙头”,是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的“入海石城”。在清朝被八国联军摧毁后,仅留下一块石碑。如今所见的这段长城是在原址上重新建造的。

滕王阁:千年重建史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在1300多年间被重建了29次,其中仅清代就有10次重建。我们现在看到的滕王阁是1985年重建的,虽然重现了昔日辉煌,却已不再是千年前的原物。

这些古建筑的变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碰撞与融合。每一次重建都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次历史的重写。让我们在欣赏这些古建筑的同时,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