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闲置到网红:旅顺口区民宿产业的蝶变之路
从闲置到网红:旅顺口区民宿产业的蝶变之路
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一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作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旅顺口区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不仅让农民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策创新:激活沉睡的资产
2020年9月,旅顺口区被确定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委、区政府以中央《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为指引,全面落实“两完善、两健全、五探索”9项试点内容,基本形成了一套依法取得、节约利用、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为全国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旅顺实践经验。
在改革中,旅顺口区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专题会议132次,投入资金2141万元用于基础数据调查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同时,注重制度建设,先后出台18项改革政策和4项配套工作机制,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老房新生:从闲置到网红
在铁山街道对庄沟村,69岁的村民王续章见证了自家老房子的“华丽变身”。他家有3间40年房龄的祖屋,荒废多年。去年,在村委会的牵线搭桥下,一位名叫李旭的80后女企业家看中了这处老宅。李旭不仅免费为老房子翻新,还每年支付近5000元租金。
李旭精心设计,将两处相邻的老房子改造成前后院,打造出一座自然古朴与简约现代风格相结合的精品民宿。改造后的民宿不仅保留了老房子的外观特色,内部设施更是焕然一新,配备了现代化的厨房、卫浴和休闲设施。
“太漂亮了,差点没认出来是自家房子!”看到改造后的房子,王续章乐得合不拢嘴。而李旭也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她计划将这里打造成集休闲民宿、乡土文化体验和品牌特产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经济效益:多方共赢的新模式
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旅顺口区探索出一条多方共赢的发展路径。农民通过出租闲置房屋获得稳定租金收入,村集体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服务费,投资者则获得了发展民宿产业的机遇。
据统计,目前旅顺口区已完成24个村的基础数据调查,核实农村宅基地11383宗,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证3344宗。在首批8个宅改试点村中,已有多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被成功盘活,农户年增收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未来展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水师营街道小南村,一幅更宏大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作为区域整合类试点村,小南村计划通过“以宅换房”“以宅换钱”两种方式,整体开发48处老旧民宅,建设特色民宿群。
小南村党委书记解麟海介绍,未来这里将依托龙引泉公园、七彩南山等优势文旅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沉浸体验、研学等文旅项目。同时,还将筹建乡村振兴研究院,构建区、市乃至省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将成功案例做成课程体系进行运营。
旅顺口区的民宿产业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有的民宿主打海滨特色,让游客体验“住在海里”的感觉;有的民宿则注重文化体验,将地方特色融入住宿环境。这些精品民宿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当地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闲置老房到网红民宿,旅顺口区的这场改革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面貌,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