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从模式到管理的全方位指南
黄鳝养殖:从模式到管理的全方位指南
黄鳝,又名鳝鱼,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淡水鱼类,被誉为“水中人参”。其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气、补血、消炎等功效,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黄鳝养殖已成为一项前景广阔的农业产业。
主要养殖模式
黄鳝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网箱养殖、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和稻田养殖。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适合在大水体中进行,主要优点是水流通过网孔,使箱体内形成一个活水环境,因而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可实行高密度精养。主要养殖技术如下:
网箱面积以20平方米左右为佳,网长5m、宽4m、高1m,其水上部分为40cm,水下部分为60cm。网质要好,网眼要密,网条要紧,以防水鼠咬破而使黄鳝逃跑。网箱设置在水深0.8m以上的池塘中,新做的网箱放入水中应过35天待其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消失后才可放养鳝种。鳝种放养前几天应适当培育水质,使水色偏浓,透明度为15cm左右,这样可控制或减少池塘中的蚂螨对黄鳝的侵害。网箱可并排设置在池塘中,两排网箱中间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饲管理。网箱的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50%,否则易引起水质恶化。网箱中放置水草,最好是水花生,其覆盖面积应占网箱面积的90-95%,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黄鳝因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故放养时以规格基本一致为宜。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鳝种20kg,每只网箱放养400kg。黄鳝吃惯一种饲料后很难改变习惯再去吃另一种饲料,故应将其饲料固定几个品种,如蚯蚓、小鱼、蚌肉或动物内脏,以提高其生长速度。有条件时可投放活饵料,因其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残饵,对网箱污染少,有利于黄鳝的生长。
黄鳝网箱养殖最为关键的阶段是放养后一个月内。这一时期是黄鳝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性,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如果方法得当,鳝种成活率可达90%以上,方法不当则成活率有时在30%以下甚至全部死亡。这一个月是黄鳝网箱养殖成败的关键所在,除应做好鳝种的消毒和驯化外,还应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用水体强力消毒剂和生石灰交替消毒,杜绝病原体的产生。
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
常规的池塘养殖,易发生疾病且黄鳝冬眠影响常年养殖。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 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
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 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在春、夏、 秋棚内温度都易保持这一温度,即使在寒冬,棚内平均温度也能达到20℃。
饲养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质不会恶化。
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 开放式。适合长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 优点是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 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进水管与池底等高;排水管一个与池底等高,一个高出池底5厘米。进、排水管口均设金属网防逃。 将若干饲养池并列排列成为一个单元,每单元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500平方米。
(2) 封闭循环过滤式。 适宜在大城市或水源缺乏的地方使用。其优点是饲养用水可以重复使用,耗水量较少,便于控制温度,但投资稍大。 饲养池的建法与开放式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气池,沉淀池, 增加一些净水设备、抽水设备和加温设备。
塑料大棚的建造与普通大棚相同, 最好每个单元放在同一个大棚内,这样便于管理。
采用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这种饲养法,由于水质清晰,只要饲料充足, 黄鳝一般不会逃逸。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敌危害。 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黄鳝出现大小不均, 要及时分开饲养。
稻田养殖
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既产稻谷又产鱼,是农民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稻田的选择及要求
饲养黄鳝稻田应选择保水性能好, 地势低洼, 进排水方便的田块。
一是加高加固田埂,达到不渗水漏水;二是在田块四周内外挖一套围沟,其宽5m,深1m,另在田块中间开挖“+”或“井”字型小沟, 宽50 cm,深30cm,并与四周环沟相通;三是搞好进排水系统,并在进排水口处安装坚固的拦鱼设施,以防逃鱼。
投放种苗
时间集中在4 月中下旬一次性放足,鱼种放养时用3 % - 4 %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以防表皮擦伤,并杀灭水霉菌及体表寄生虫。
饲养管理
一是搞好饲料的投喂, 黄鳝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其捕食稻田中天然饵料的同时, 视吃食情况,适当投喂猪血、小鱼虾等饲料, 以满足其吃食生长的需要; 二是搞好水质管理, 稻田水位正常保持10cm左右,定期加注新水,前期一般3一5 天加注新水一次,伏暑天每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进水增加水深3一5 cm,以防缺氧;三是定期防病治病,每半月一次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泼洒四周环沟, 并定期使用痢特灵或鱼血散等内服药拌饲投喂,以防肠炎等病。
取捕及越冬
投放规格尾重为50克左右的鳝鱼苗种,经5 个多月的饲养管理,其规格一般尾重可达 150克 左右, 大的可达200克以上。取捕方法比较简便,前期可用竹篾编织的黄鳝笼,内放蚯蚓等饵料诱捕,傍晚放笼,第二天清早便可收笼取鱼。 入冬后黄鳝有潜伏洞穴和浅水淤泥或水草中的习惯,如要取之,则先清除水草, 然后加大水位,引黄鳝出洞,再放干田水捕捉之。如存田越冬, 则使一周环沟保持一定水深或湿度, 或在士层表面加盖一层软草,则可安全越冬。
控制性别
控制鱼类性别是提高产量一个有效方法。一般利用性激素就能诱导黄鳝的性别向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用雄性激素甲基睾丸酮处理黄鳝鱼苗,可获得99%以上的雄性鱼。经过处理后的鱼类因性别单一, 密度固定,不仅生长快,而且成本低,一般可增产30%左右。 控制性别的技术在国外已有很多年的发展,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但在国内该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生产上尚无有关的报道,并且国家相应的标准尚未完善。
经济效益分析
黄鳝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以10平方米养殖池为例,经过5-8个月的饲养,可获得大规格黄鳝80公斤,按冬春季市场价每公斤40元计算,可收入3200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2.8。具体分析如下:
- 建池费用:200元
- 苗种成本:收购15-20公斤野生黄鳝,以夏季中等规格(条重30-50克)每公斤15-20元计,需300-400元
- 饲料成本:经5-8个月饲养,黄鳝体重可增加3-5倍,以增重3倍计算,则20公斤黄鳝可增重60公斤,按每增重1公斤黄鳝的饲料成本8元计,需480元
- 药物及其他开支:100元
总成本约为1080-1180元,而收入可达3200元,利润达2000多元(每平方米200元)。一个普通养殖户,以建50口养殖池为例,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养殖管理要点
苗种选择
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游动活泼、规格整齐、 肌肉肥厚,体表无寄生虫、体色为鲜黄色的鳝种。对于体表发白、破皮、断尾、 口及鳃骨处有伤痕者,均不宜放养。
水质管理
黄鳝喜欢生长在微流水且溶氧充足的水体中。在养殖过程中,应关注水质指标,进行适当调水。特别是水中的溶氧不能低于5PPM,才能保证黄鳝的生长速度。经常巡塘,一旦发现有死掉的黄鳝就当立刻捞出。
疾病防治
黄鳝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包括腐皮病、细菌性烂尾病、细菌性肠炎病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苗种消毒、投喂优质饲料、定期消毒水体和投喂药饵等。
智能化养殖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养殖正成为黄鳝养殖的新趋势。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因水质恶化而导致的损失。同时,自动化的投喂系统和增氧设备为黄鳝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率和质量。
黄鳝养殖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它不仅能有效利用水域资源,还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黄鳝养殖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餐桌带来更多优质、健康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