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于成龙的“不吃白饭”:从罗城知县到“天下廉吏第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于成龙的“不吃白饭”:从罗城知县到“天下廉吏第一”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58992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706403
3.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80898
4.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97931/
5.
http://www.luocheng.gov.cn/zjlc/jcmr/t533103.shtml
6.
http://www.qingxiu.gov.cn/jiwei/ljgj/qlby/t5968059.html
7.
http://www.trendsgroup.com.cn/2024/0123/228355.shtml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44岁的于成龙告别家乡山西永宁,只身前往广西罗城担任知县。罗城当时是新隶于清统治下的边荒之地,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任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仆从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面对这样的困境,于成龙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理念。他首先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境内初安后,他又约会乡民练兵,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的后果,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府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他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

于成龙的清廉不仅体现在他的政绩上,更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在合州时,民众称其为“于青天”,表彰其清正廉明;在岐亭镇时,因平息盗贼被称为“于活埋”,显示其执法如山;因生活俭朴,只给儿子半只鸭子而得名“于半鸭”,展现其克己奉公;黄州大旱时,卖骡子救济灾民,自己吃糠粥,被称为“于糠粥”,彰显其与民同甘共苦;在福建布政使任上,每天只食粗米青菜,被称为“于青菜”,体现其始终如一的清廉本色。

于成龙的施政理念体现了“宽严并治”的智慧。他既重视严惩不贷,如在岐亭镇对盗贼采取果断措施;又注重教化和感化,如在平息暴乱时采取“招抚”政策。这种治理方式既维护了社会秩序,又赢得了民心,使他所辖之地逐渐走向安定和繁荣。

于成龙的事迹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对《周易》渐卦二爻“鸿渐于磐,饮食衍衔,吉”的生动诠释。这句爻辞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稳当踏实,不贪图安逸,正如于成龙所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不仅是古代官员的自我警醒,也是现代人追求事业成功的重要启示。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脚踏实地、廉洁奉公的精神,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只有始终保持初心,不贪图安逸,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