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发现罕见虎斑颈槽蛇!
辽宁营口发现罕见虎斑颈槽蛇!
近日,在辽宁省营口市盖州的山林地区,有居民发现了一条罕见的虎斑颈槽蛇,这条蛇体全长近1000mm,体重约300克,体背面呈翠绿色,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这些特征与虎斑颈槽蛇的典型特征高度吻合。
虎斑颈槽蛇的特征与习性
虎斑颈槽蛇(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别名野鸡脖子、虎斑游蛇等,是水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毒蛇。这种蛇体型中等,雌性全长可达17.9110.8厘米,体重60170克,产卵前可达330克;雄性较短,全长17.791.7厘米,体重50120克。其头部圆形略扁,眼睛大,瞳孔圆形,鼻孔圆形,头颈区分明显,颈槽明显;上颌有22~23颗牙齿,最后两颗较大且向后弯曲,与前面的牙齿有间隙。
虎斑颈槽蛇的体色与生活环境颜色接近,具有自我保护意义。成体体背绿色或草绿色,头腹面白色,上唇鳞污白色,后缘和鳞沟黑色,下唇鳞黄白色。眼下有一条粗黑纹,眼后有斜达口角的黑纹,枕部两侧有一对黑色“八”形斑。前端躯干两侧有黑红色相间的粗大斑纹,后段有黑色斑块,红色渐减。躯干及尾腹面黄绿色,腹鳞游离缘色浅,腹鳞基部有黑斑。
虎斑颈槽蛇对栖息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受水源限制明显,偏好潮湿区域,其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的近水区域,例如河流、稻田、湿地、草丛、水沟和水塘等。这些区域通常拥有丰富的地表植被,包括草本、灌木和乔木三个层次,为虎斑颈槽蛇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此外,人类干扰少的大片林地和水生生物丰富的水域环境不仅有利于其隐蔽和逃脱,还能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例如昆虫和水生生物。
虎斑颈槽蛇的毒性与防御机制
虎斑颈槽蛇曾被广泛认为是无毒或微毒的蛇类,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虎斑颈槽蛇的毒液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虽然虎斑颈槽蛇拥有毒腺,但其毒液主要通过颈部的腺体在受到威胁时释放,而不是通过咬伤传递给猎物或敌人。
值得注意的是,虎斑颈槽蛇的毒液来源非常奇特,它可能是极其少数甚至唯一一种不仅仅自己会分泌毒液,还会利用捕食蟾蜍“炼毒”的蛇类。随着猎食蟾蜍量的增加,在颈部毒腺储存的毒液也越来越多。这种独特的“吸星大法”使得虎斑颈槽蛇的毒性不容小觑。
虎斑颈槽蛇在辽宁地区的分布与影响
虎斑颈槽蛇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福建、广西、陕西、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在辽宁地区,特别是在营口等地,发现虎斑颈槽蛇的记录较多。这种蛇主要栖息在近水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喜欢潮湿环境,以两栖动物为食,这与辽宁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匹配。
遇到虎斑颈槽蛇怎么办?
虽然虎斑颈槽蛇有毒,但其性情温和,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如果在野外遇到这种蛇,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扰或试图捕捉它。保持安全距离,缓慢后退,避免任何可能引起蛇类防御反应的行为。
如果需要在蛇类可能出没的环境中活动,建议穿着长裤和高帮鞋子,使用登山杖等工具探路。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一定要弄清蛇类,当场采取急救措施后尽快就医处理。对于因野生动物肇事导致的人员伤亡、牲畜及农作物受损等财产损失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证据留存,及时向当地林草部门申请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
虎斑颈槽蛇虽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些野生动物,同时也要学会与它们和谐共处,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人蛇冲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