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甜蜜烦恼”:含糖饮料税政策的成效与启示
墨西哥的“甜蜜烦恼”:含糖饮料税政策的成效与启示
墨西哥,这个被誉为“玉米文明摇篮”的国家,如今却面临着一个令人担忧的健康危机:肥胖率居高不下,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据统计,墨西哥72%的成年人、36%的青少年和33%的学龄儿童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500多万儿童患有肥胖症,儿童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2%。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墨西哥政府于2014年率先实施了含糖饮料税政策,希望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国民饮食习惯,遏制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蔓延。
政策实施:多管齐下
2014年,墨西哥开始对含糖饮料征收每升1比索的特别税(IEPS),这一税率随后逐年上调,至2020年已增至每升1.27比索。除了直接征税,墨西哥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 健康教育:政府发起大规模健康宣传活动,直接将糖分摄入与2型糖尿病关联起来,通过公共交通广告、广告牌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
- 广告限制:2014年起,政府开始限制针对儿童的含糖饮料和零食电视广告,以减少对年轻一代的不良影响。
- 基础设施改善:增加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安全饮用水的可获得性。据统计,到2020年,43%的墨西哥人能够获得安全管理的饮用水,99%的人口至少可以获得基本饮用水。
政策效果:喜忧参半
含糖饮料税政策实施后,墨西哥在减少含糖饮料消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被征税的含糖饮料销售额平均下降了6.1%,在较低社会经济家庭中这一降幅更是高达9%-17%。与此同时,未征税饮料(如水)的购买量增加了4%。
然而,政策效果也存在局限性。有研究指出,税收对高糖摄入者和老年人口的影响有限,未能实现大幅减少糖摄入量的目标。此外,消费者可能会转向其他高热量饮品,导致整体健康改善效果打折扣。美国的类似政策也面临类似问题,即消费者转向果汁饮料和全脂牛奶等替代品,整体能量摄入并未显著降低。
争议与启示
含糖饮料税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一项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手段,能够通过价格杠杆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消费。然而,反对者则指出,税收可能对低收入家庭造成更大负担,因为这部分群体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
墨西哥的经验表明,要实现健康饮食的根本性转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除了税收,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改善食品标签制度、限制不健康食品广告等措施。同时,政府应将税收收入用于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和营养干预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含糖饮料税政策。截至2024年,已有108个国家或地区实施了类似政策。墨西哥作为先行者,其经验教训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虽然含糖饮料税并非万能良药,但它无疑是推动公共卫生改善的重要一步。在应对全球肥胖和糖尿病危机的道路上,墨西哥的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