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古城:千年文脉展新颜
揭阳古城:千年文脉展新颜
揭阳古城,这座有着881年历史的岭南名城,自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建城以来,一直是粤东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占地面积0.62平方公里,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进贤门:人才辈出的象征
进贤门是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1621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进贤"二字寓意深远,寄托了古人培养、造就、吸纳人才的美好愿望。这座城门不仅是明清时期揭阳县城的五个城门之一,更象征着揭阳崇文重教、尊贤尚德的文化传统。
进贤门建成后,揭阳涌现了大批杰出人才,如"戊辰四俊"辜朝荐、郭之奇、宋兆禴、黄奇遇,以及清代官至直隶总督的郑大进等。这些历史名人不仅推动了揭阳的发展,也提升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揭阳学宫:粤东文化明珠
被誉为"粤东古建筑明珠"的揭阳学宫,是广东三大学宫之一,也是古城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学宫建筑群由21座单体建筑组成,布局严谨,气势恢宏。这里不仅是古代学子求学之地,更是揭阳崇文重教传统的实物见证。
近年来,揭阳学宫被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的重要节点,与城隍庙、进贤门、古榕武庙等景点共同构成了揭阳古城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作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学宫还承载着近现代革命历史的珍贵记忆。
古城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近年来,揭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城保护工作,编制了《揭阳古城保护发展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文件。通过智慧3D导览技术,创新性地推出了"环城榕色"智慧小程序,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游览服务。
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古城也在悄然焕新。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骑楼立面得到修缮,思贤路、城隍路等古城街道完成改造提升。古城水系修复工程的实施,让东风河、玉滘溪等内河重现生机,与榕江"母亲河"实现自然连通。
文化传承:让历史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城文化,揭阳市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每年的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古城都会举办"行彩桥"、"赏翁仔灯"、"出花园"等民俗活动。国家级非遗项目青狮、英歌舞等地方特色民俗表演,更是让游客充分感受揭阳独特的文化魅力。
古城内还定期举办古城书香节、学宫开笔礼、英歌舞狮巡游等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参与。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揭阳古城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让这份文化遗产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打造文旅新地标
目前,揭阳古城正在积极打造A级景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古城游客服务中心、沿江片区文化旅游项目、古城水文化修复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同时,政府还计划投入近4亿元,用于古城保护活化项目的建设,包括石鼓里明清一条街改造提升、禁城片区建设等。
随着揭阳古城的保护和开发不断深入,这座千年古城必将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现代活力,吸引着更多游客前来探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