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打破偏见:如何减少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病耻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打破偏见:如何减少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病耻感

引用
科学网
10
来源
1.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7477.shtm
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982.shtm
3.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c98782e83797
4.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17-06-2022-who-highlights-urgent-need-to-transform-mental-health-and-mental-health-care
5.
https://www.pkuh6.cn/Html/News/Articles/1243.html
6.
https://www.xljk.sdu.edu.cn/info/1008/11031.htm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8/09/73169064_1129861827.shtml
8.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mental-illness/in-depth/mental-health/art-20046477
9.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10/1122772
10.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9-10-2023-who-ohchr-launch-new-guidance-to-improve-laws-addressing-human-rights-abuses-in-mental-health-care

在全球范围内,近10亿人面临精神健康问题,而其中80%的受访者表示,病耻感和歧视比疾病本身更可怕。这种病耻感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导致他们在教育、就业、医疗等多方面遭受不公平待遇。如何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降低病耻感,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01

现状:精神疾病患者面临的双重困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数据,全球约有9.7亿人(占全球人口的近八分之一)患有精神健康问题,其中青少年群体的患病率更是高达17.5%。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体正在承受着疾病本身和由此带来的社会歧视的双重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歧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育和就业机会的丧失,到基本权利的被剥夺,精神疾病患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困境。在某些国家,他们甚至被剥夺了选举、结婚或继承财产的权利。这种系统性的歧视,不仅加剧了患者的精神健康问题,还可能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这种影响尤为显著。

02

病耻感:比疾病更可怕的隐形杀手

病耻感,这种由社会标签化和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感受,正在成为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路上的最大障碍。研究表明,高达80%的精神疾病患者认为,病耻感和歧视比疾病本身更可怕。这种感受不仅阻碍了他们寻求帮助的步伐,还影响了他们的社交功能,导致他们被学校、体育活动和社会所排斥。

病耻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可能导致患者延迟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职场中,患者可能因担心被贴上“精神病”标签而不敢透露病情,从而影响职业发展;在家庭生活中,病耻感也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破裂。更严重的是,病耻感还会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据统计,患有严重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平均比一般人群早逝10-20年,这主要是由于可预防的身体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所致。

03

突破:从社会接触到政策倡导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际社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柳叶刀》委员会发布的重大报告指出,通过积极的行动,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结束对精神健康问题的污名化和歧视。报告提出了多项关键建议,其中最核心的是通过社会接触减少歧视。

研究表明,与精神疾病患者直接接触是减少歧视最有效的方式。无论是面对面交流,还是通过视频、戏剧等远程方式,这种接触都能帮助人们打破对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增进理解和接纳。例如,在一些国家,通过组织精神疾病患者与社区居民进行对话活动,成功减少了当地社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

除了社会接触,政策倡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各国政府需要实施特定政策,国际组织应发布指导意见。具体措施包括:去自杀犯罪化,减少与自杀相关的污名化;为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提供充分的教育机会、工作参与和重返工作岗位计划;对所有卫生服务和社会照护工作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内容涉及精神健康问题个体的需求和权利;在学校课程中加入循证干预措施,加深学生对精神健康问题的理解。

04

呼吁:构建无歧视的社会环境

精神健康问题关乎每一个人。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所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患有精神卫生问题的人。良好的精神健康可体现为良好的身体健康,这份新报告为改变现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媒体应系统删除污名化内容,转而发布促进精神健康的正面信息;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企业应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医疗机构应提高精神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精神疾病患者创造一个无歧视的社会环境。通过理解、接纳和包容,我们不仅能帮助他们重获新生,更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