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下的城市青年:租房困境与生活选择
高房价下的城市青年:租房困境与生活选择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和贝壳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新青年租住特征调研报告》,在高房价背景下,95后和00后的城市青年群体面临诸多挑战。报告显示,超过8成青年人在租房时优先考虑通勤距离,并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找房以提高效率。此外,智能产品成为他们追求便利生活的重要工具,而家庭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租金压力。这份详尽的调查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新一代城市青年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勤距离是首要考虑因素
在就业机会、家庭联系、个人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新青年在租房选择上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变化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对通勤距离的高度重视。调查显示,80.4%的95后青年租客群体认为选择租赁住房时上班距离很重要。这一比例不仅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租客,也反映了当代青年在职业发展上的务实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群体对房屋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相比工作“1-2年内稳定”的租客,工作“非常稳定”的95后青年租客对住房面积结构、居住品质、周边环境、地段、通勤便利等5个方面的重视程度都明显提升。其中,对于居住品质的要求较高,对于住房面积、结构和居住品质的重视程度提升10个百分点,对于周边环境的重视程度提升了20个百分点。
智能产品成为生活标配
在消费倾向方面,95后青年人展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大部分新青年会主动降低租房成本,选择合租方式。数据显示,28岁以内青年人合租比例最高,达到31%,高于其他年龄段。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牺牲生活品质。相反,95后青年人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网络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愿意依托网络获取信息。76%的95后青年人通过平台网站或APP找房(如贝壳找房APP),同时,他们通过微信、微博、豆瓣、小红书等社交网络或APP的比例增长较大,较其他年龄租客提升14个百分点。
在追求便利生活方面,大多数青年人希望通过智能的方式享受便利生活,无论是租房还是居住在自有住房,95后青年人拥有的智能产品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其占比分别为81%、97%。拥有的智能产品以家电、影音居多,同时也能看到他们近期购买的推荐好物中,对智能产品、智能终端的推荐非常突出。
家庭支持缓解租金压力
面对高昂的租金,家庭支持成为许多青年的重要依靠。调查显示,大多数95后青年人在租房时较为独立,不需要父母的资金支持。但同时也能看到,95后青年人需要父母支持的比例在提升,有32.6%的新青年有过来自父母的资金支持。在接受经济补贴的28岁以下青年人中,94%的为刚毕业的3年内的新青年。在父母资金的支持下,他们支付的租金平均提高900元/月,这些支持能帮助新青年租住更合适的房子,缓解他们的租金压力。
高房价下的青年困境与未来展望
尽管有家庭支持和智能产品带来的便利,高房价和租房难仍是青年发展的重要障碍。据统计,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他们怀揣梦想投身城市建设,却面临“买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难题。租房成本、通勤距离是青年在租房中主要面临的困境和压力,通勤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租金占月收入的比例集中在二到四成。
为破解这一难题,专家建议将青年住房问题纳入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坚持一城一策,分类管理不同需求层次,发展多层次租赁市场,推进租购同权。同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中小户型供给,以更好地满足青年群体的住房需求。
高房价和租房难不仅影响青年的居住条件,还可能延缓他们的婚育决策,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因此,解决青年住房问题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调整,我们有理由期待,青年群体将能在城市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实现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