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统训练课程,家长必看!
儿童感统训练课程,家长必看!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注意力不集中?”
“为什么他走路总是摔跤,运动协调性这么差?”
“为什么简单的指令他总是听不懂?”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那么你的孩子可能需要感统训练了。感统训练,这个看似专业的名词,其实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感统训练,以及为什么它对孩子的发展如此重要。
什么是感统训练?
感统,即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如何有效地接收、组织和响应来自身体和外部环境的各种感觉信息。这些感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平衡感)和本体觉(身体位置感)。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感觉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外界的变化,进而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为什么需要进行感统训练?
促进身体健康和协调性:感统训练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游戏,如平衡木、跳绳、攀爬等,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和平衡感,提升身体整体协调性,减少摔倒、碰撞等意外。
增强学习能力和专注力:感统训练能够全面提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通过拼图、搭积木等活动,孩子需要集中精力专注于任务,这强化了大脑专注于目标的能力,使孩子在学习时更易集中注意力。
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感统训练能够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改善儿童胆小、爱哭、冷漠和焦虑的情绪,提高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促进语言发展:感统训练中的发音训练、语言游戏等活动能够刺激语言中枢,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助力认知发展:感统训练活动能够刺激孩子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丰富感官体验,促进大脑神经连接与发育。在探索不同形状物体的过程中,孩子的空间认知与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学习数学、科学等知识提供有力支持。
感统训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感统训练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前庭觉训练:通过俯冲滑梯、俯卧大龙球、人体大陀螺等活动,帮助孩子发展平衡感和空间感知能力。
视听觉训练:通过数字复读机、找不同、纸上迷宫、七巧板拼图等活动,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和视觉追踪能力。
触觉训练:通过沙土游戏、触摸不同材质物品等活动,增强孩子的触觉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本体觉训练:通过弹跳羊角球、对墙抛球、爬地推球等活动,提升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动作控制能力。
精细动作训练:通过穿针引线、扣纽扣、系鞋带等活动,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感统训练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 效果:
- 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 提高学习能力
- 帮助控制情绪
- 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
- 改善社交能力
- 注意事项:
- 感统训练需要持续进行,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效果,但长期坚持会有显著改善。
- 家庭训练同样重要,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参与需要协调性和专注力的活动。
- 每个孩子的发育速度不同,不要过分焦虑,保持耐心和积极的态度。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可能需要进行感统训练:
- 协调性差,运动能力落后于同龄孩子
-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 触觉敏感或迟钝,对某些材质的物品有异常反应
-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
- 阅读困难,语言表达不清楚
感统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但请相信,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家庭的配合,每个孩子都能在感统能力上得到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