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得胃疼”是真的?别再情绪失控了,小心你的胃已经受伤
“气得胃疼”是真的?别再情绪失控了,小心你的胃已经受伤
“气得胃疼”、“悲伤到呕吐”,这些看似夸张的表达其实有着科学依据。研究表明,胃肠道不仅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更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它会直接响应你的情绪波动,影响你的胃肠健康。
近日,“#原来胃是情绪器官#”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肠胃健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作用,被称为“肠脑轴”。通过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大脑与肠道相互影响,情绪波动能直接作用于胃肠功能。
同时,情绪的波动影响着神经递质的释放,例如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这些物质会在大脑与胃肠之间传递信号,不仅影响情绪,还可能导致胃肠蠕动不协调,从而产生胃肠不适症状。
情绪如何影响胃肠道?
胃肠道是一个易于表达的“情绪器官”,人们的喜、怒、忧、悲等情感或心理活动会影响到胃肠功能或是在胃肠症状上有反应。
1. 压抑性情绪
伤心、抑郁、恐惧、焦虑等压抑性情绪,容易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消化腺减少,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早饱、打嗝、饱胀、便秘等问题。
2. 压力与焦虑
当人处于压力之下或焦虑时,身体会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将血液更多地输送到心脏、肺和肌肉,减少胃肠道的血流,从而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引发腹痛、腹胀和其他胃肠不适症状。
3. 亢奋情绪
愤怒、生气等亢奋的情绪,容易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造成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出现腹泻和腹痛等症状,“气得胃疼”就是这个原因。
情绪不佳会引起哪些肠胃问题?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压力情绪下,胃黏膜屏障功能会减弱,导致胃酸更容易破坏胃壁,引发各类胃部疾病,甚至可能导致胃部癌变的发生。
- 胃溃疡: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胃液分泌失调、胃黏膜血供减少等,严重者可导致胃溃疡发生、甚至出现急性出血。
- 胃食管反流:患者大多伴有情绪或心理问题;在夜间还容易产生咽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出现心绞痛的症状。
- 腹泻、胃肠胀气:负面情绪下,经常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和便秘情况的发生。
如何减轻情绪对胃的影响?
情绪管理:学会管理和调节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对肠胃产生不利影响;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合理释放压力,减轻压力和焦虑。
合理膳食:饮食上要规律健康,尽量减少油腻、辛辣以及生冷食物的摄入;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有助于缓解肠胃不适合焦虑情绪。
适量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瑜伽,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与情绪相关的胃肠道问题。
睡眠管理:规律睡眠、改善睡眠质量可有效降低压力水平,帮助胃肠道恢复正常功能。
- 定期体检:及时监测胃肠健康水平,一旦发现异常,便能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调整;预防胜于治疗,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是维护健康的关键。
专家简介:
上海医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程计林教授,医学博士,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