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赋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体,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代,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汉赋的兴起与演变、著名汉赋作家以及汉赋的特点及影响三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这一重要的文学形式。
一、汉赋的兴起与演变
(一)汉赋的源起
汉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荀子和屈原。荀子是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学者,并以赋名篇。屈原的楚辞与汉赋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先秦散文中的铺叙手法也为汉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赋的分期
汉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高祖-武帝初年):这一时期的汉赋以骚体赋为主,延续了楚辞的余绪。代表作家有贾谊、淮南小山、枚乘等。
第二时期(武帝-东汉中叶):这一时期是汉赋的鼎盛时期,以散体大赋(又称“汉大赋”)为主。汉大赋的特点是描绘体物,主题多为劝百讽一。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杨雄、班固等。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后):这一时期的汉赋转向抒情小赋,以抒情咏物为特点。代表作家有张衡、蔡邕、赵壹、祢衡等。
二、著名汉赋作家
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传颂:
- 贾谊:代表作《鵩鸟赋》《吊屈原赋》
- 枚乘:代表作《七发》,这是散体大赋的第一篇,开创了“七体”这一形式。
- 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其中《上林赋》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大国风范。
- 杨雄:代表作《甘泉赋》《羽猎赋》
- 班固:代表作《两都赋》
- 张衡:代表作《二京赋》(散体大赋的末篇),《归田赋》(抒情小赋的首篇)
- 赵壹:代表作《刺世疾邪赋》
三、汉赋的特点及影响
从内容上说,大赋题材主要局限于宫廷都邑、上层社会生活的描写,供统治者阅读,为歌颂帝王功业和大汉声势。在艺术上,为投合统治者的兴趣爱好,以炫博斗奇为能事,竞为宏丽浮夸之词。
(一)汉大赋的文体特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赋者,铺也。铺彩擒文,体物写志。”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则指出:“汉赋中的人存在于‘琳琅满目的对象化世界中’。”
(二)汉赋的影响
汉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与唐诗一样,反映了时代的特色和国力。
在文学技巧方面,汉赋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词汇,锻炼了语文辞句,提高了描写景物场面的能力。
汉赋的兴盛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汉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