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生到致富:丽江云参公司如何打造臭参产业
从野生到致富:丽江云参公司如何打造臭参产业
在云南省丽江市,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农业开发公司,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将一种名为“臭参”的特色中药材,从野生资源发展成为年产值数千万元的产业。这家企业就是丽江云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其成功经验为高寒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从野生到规模化种植:科技支撑是关键
臭参,又名臭党参、兰花参,是云贵高原高山林区的一种特产植物药,在云南有着悠久的栽培和食用历史。然而,由于其育苗难度高、病虫害防治复杂等特点,长期以来,臭参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化种植。
丽江云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和秀花介绍,公司成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突破种植技术瓶颈的问题。为此,公司与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经过3年引种试种,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丽江气候、海拔的臭参种植技术。
“我们发现,臭参的适宜种植海拔为2600米至3000米,最佳播种期为3月—6月,移栽种植期为11月至次年2月。”和秀花说,为了提高出苗率,他们还采用了催芽和消毒等措施,并严格把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公司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定期喷洒多菌灵、退菌特或波尔多液等药剂,有效控制了根腐病、霜霉病和疫病等常见病害。同时,通过土壤消毒、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等方式,成功预防了蛴螬和红蜘蛛等虫害。
“公司+科研+基地+农户”:创新经营模式
掌握了种植技术后,如何实现产业化发展成为新的挑战。丽江云参公司创新性地采用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构建起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目前,公司已在丽江建立了太安、甲子、龙山3个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同时,通过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公司不仅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还承诺以保底价收购,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这种模式得到了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承刚的高度评价:“臭参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特色作物,具有较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丽江云参公司的成功实践,为高寒山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市场前景广阔:小臭参变成“香饽饽”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臭参的市场价值日益凸显。科学研究表明,臭参中含有的维生素B5、B6、B11分别是普通食品最高含量的15、43和84倍,具有降血脂、抗疲劳、补气生血等多重功效。
在丽江云参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记者看到了多种以臭参为原料的产品,包括干货、冻干粉、自然晒干粉等。其中,冻干粉的批发价为52元/100g,建议零售价高达132元/100g;自然晒干粉的批发价为46元/100g,建议零售价为126元/100g;干货的批发价为0.45元/g,建议零售价为1.2元/g。
在经济效益方面,规模化种植带来的收益十分可观。以丽江云参公司的种植基地为例,经过专家组测产,亩产达到755.62公斤。按照保底收购价12-15元/公斤计算,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远高于传统农作物的收益。
成功经验可复制:助力乡村振兴
丽江云参公司的成功经验正在云南多地推广。在寻甸县金源乡,通过“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市场”的模式,臭参种植面积已达1300余亩,年产值达3640万元。在陆良县龙海乡,臭参种植面积更是扩展到了5500亩,年产量突破450吨,户均收入达到3万元。
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承刚表示,臭参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也为高寒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渠道的逐步完善,这一特色产业有望在更多地区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