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必打卡:把子肉&油旋,你吃过吗?
济南必打卡:把子肉&油旋,你吃过吗?
在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两道小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味道——油旋和把子肉。它们不仅是济南人的日常美食,更凝结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油旋:百年传承的匠心之作
油旋最早出现在济南是清朝时期。相传油旋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齐河县)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据说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是较早经营油旋的店家,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曾以经营油旋等众多地方小吃而闻名泉城,民国初年时,济南有十几家经营油旋的店铺,油旋成了当时名扬全国的小吃。
油旋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需要经过8道工序:和面、擀皮儿、打油、撒盐、涂猪油葱花、抻面、烤制、用拇指摁出旋涡。一个完整的油旋需要多达60层酥皮,缺一不可。和面要软,七成面三成水;擀皮儿要薄至透明;打在面皮上的油必须是上好的花生油;撒盐要均匀;猪油葱花不能偷工减料,因为猪油是为了起酥,葱花是为了出香;抻面这个环节最重要,把长长的面皮儿一点点卷起来,是为了出旋儿,这个环节讲究手劲,太使劲面会断,劲儿不够卷出来的旋儿很厚;一个生油旋做成后,放进烤炉烤至两面金黄,不能焦;最后一道工序是用大拇指在油旋中间摁出旋儿,让热气慢慢散出来,才能里嫩外酥。
刚出炉的油旋色泽金黄,外酥内嫩,葱香扑鼻。老济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热吃,如若配上一碗鸡丝馄饨,可谓物美价廉,妙不可言的组合。油旋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更有精细者,在油旋成熟后捅一空洞,磕入一个鸡蛋,再入炉烘烤一会,鸡蛋与油旋成为一体,食之更美。
把子肉:肥而不腻的鲁菜经典
把子肉是济南的传统名菜,属于鲁菜系。相传,东汉末年,刘关张三兄弟于桃园结义,三人惺惺相惜。张飞当时是屠户,以卖猪肉为生,所以三人拜完把子之后,张飞就炖了一锅五花肉供两位哥哥享用。后来隋朝时期,经过当时一名鲁地的名厨改良完善,才成了今天的把子肉。
把子肉的制作方法是酱油一碗加冰糖煮化,放凉,五花肉切大块,放入煮好的酱油中腌制15分钟,加花椒、八角、桂皮、葱姜、料酒入高压锅压制10分钟即可。把子肉为了在炖制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形状,多用细绳捆绑,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解去细绳,且不可心急。
一块正宗的把子肉,精选上好的五花肉,层次分明,肥瘦相间。在厨师精心的烹制下,肉皮被煮至金黄,泛起诱人的光泽。先用猛火炖煮,让各种香料的味道充分渗透到肉的每一丝纹理中;再用文火慢熬,使肉质变得酥烂软糯,入口即化。夹起一块把子肉,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那浓郁醇厚的酱香。这酱香并非单一的味道,而是多种香料与酱油、糖等调料完美融合的杰作,层次丰富,余味悠长。轻轻一咬,肉皮的弹韧、肥肉的滑腻和瘦肉的紧实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口感,让人陶醉其中,欲罢不能。
寻味济南:几家必打卡的老字号
油旋张(纬三店)
地址:济南市经四路与纬三路交叉口(纬三路口)
电话:15069108766
推荐理由:这是季羡林老先生题字的油旋店,油旋色泽金黄,外形饱满,旋多层多,看起来活像个“小草帽”,入口软、酥、香。尤其是冬天,捧着刚出锅的油旋,边走边吃,很是温暖。李记油旋
地址:济南芙蓉街
推荐理由:十块钱六个,手掌大小一个,外皮酥脆,葱香透鼻,比葱油饼吃起来更香更脆。刘小忙把子肉
地址:济南市北园大街
电话:18765877800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有肉脂香,有香料味,有酱油香。瘦肉和肥肉的处理都没毛病而且一点不腥。辣的也好吃,辣得不飘。品控也稳,嘎嘎香。这个容易上瘾。当然也要有排队的准备( ´▽`)张记武岳庙把子肉
地址:济南市武岳庙街
推荐理由:把子肉软烂入味,肥肉吃起来都不会发腻,对比坛子肉来说尊的香,更加软烂入味。老兵把子肉(甸柳庄直营店)
地址:济南市山大南路15号融合大厦一层
电话:18765877800
人均:15元
推荐理由:老兵把子肉是济南的老字号,老兵做的肉偏甜,口感酥烂,入口即化。老兵把子肉在济南有多家连锁店,口味相差无几,可用就近选择。
油旋和把子肉,一咸一甜,一酥一软,看似简单的搭配,却蕴含着济南人对美食的独到理解。它们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济南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在济南的大街小巷,寻觅这些传统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或许是最地道的济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