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开封有个包青天》热播,揭秘包拯真实生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开封有个包青天》热播,揭秘包拯真实生平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6%8B%E5%B0%81%E6%9C%89%E5%80%8B%E5%8C%85%E9%9D%92%E5%A4%A9/1925637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85%E6%8B%AF/114302
3.
https://tv.sohu.com/item/Nzc4MTk=.html
4.
http://ah.people.com.cn/n2/2020/0508/c394649-34001595.html
5.
https://www.sohu.com/a/695528553_121746534
6.
http://www.gdfao.gov.cn/jjxy/lzwh/content/post_313685.html
7.
http://www.zgfanzhongyan.com/fan/news/research/19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85%E9%9D%92%E5%A4%A9_(2009%E5%B9%B4%E9%9B%BB%E8%A6%96%E5%8A%87)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85%E6%8B%AF
10.
http://m.ahjjjc.gov.cn/p/80226.html
11.
https://www.catas.cn/contents/282/22047.html

最近,一部名为《开封有个包青天》的电视剧在各大视频平台走红,引发了人们对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的好奇心。这部2009年首播的台湾电视剧,虽然以“包青天”为名,但讲述的却是现代故事,与历史上的包拯并无直接关联。那么,历史上的包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的真实生平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01

从孝子到清官:包拯的早年经历

包拯,字希仁,谥号“孝肃”,出生于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一个基层官吏之家。他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忠孝仁义文化的浸染,曾在一篇奏章中自述:“生于草茅,早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

包拯的孝道在历史上广为流传。他28岁考中进士后,为了奉养双亲,辞官不就,直至父母去世、守丧期满之后,才于38岁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这种孝行不仅体现了包拯的个人品德,也为他后来的为官之道奠定了基础。

02

清廉自守:包拯的为官之道

包拯的清廉事迹,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在端州(今广东肇庆)任职期间的故事。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但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这种清廉自守的作风,为他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

包拯的清廉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更体现在他对贪腐的零容忍态度。他多次上疏弹劾贪污受贿的官员,如淮南转运使张可久利用职权贩卖私盐,三司使张方平低价购买辖区内富民房产等。他还提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狠之徒,殊无畏惮。”在他看来,定制治贪关键在于“依条施行”,对于赃吏应严惩不贷,遇大赦也不予续用。

03

改革家的远见:包拯的政治主张

包拯不仅是清官的典范,更是一位具有远见的政治改革家。他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涉及吏治、军事、财政等多个方面。

在吏治方面,包拯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贪暴、懦弱的官吏,年老的官吏应强令致仕,以解决冗官问题。他还建议改革科举制度,加强“封弥誊录”制度,防止考场舞弊,并对高官子弟进行任职考试,防止其因为学业怠惰、不晓治理。

在军事方面,包拯建议停止招募士兵,拣斥老弱,以解决冗兵问题,并选将练兵,训练义勇以备边。他还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贪官污吏不得做官,选择郡守县宰,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

在财政方面,包拯主张轻徭薄赋,节省开支,抑制贵戚和宦官等的权力。他在任三司户部副使时,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以增加财政收入。他还奏请免除各州用官府的钱做买卖的亏负,减轻百姓负担。

04

包拯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包拯的清廉公仆精神和改革家身份,使他成为北宋“嘉祐之治”的中坚力量。他不仅在任内惩治贪腐、弹劾皇亲,更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北宋的政治清明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清节美行,闻于朝廷”,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也得到了宋仁宗的信任和重用。

包拯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在宋代广为传颂,更在后世被不断演绎和传颂。南宋和金朝时就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小说和戏曲,元剧中有大量包公戏,后有小说《包公案》流行于世。他的形象也多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成为中华民族清廉正直、公正无私的象征。

包拯的一生,是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最好诠释。他的清廉自守、刚正不阿,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示范作用,更为后世树立了标杆。在当今社会,包拯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不仅是历史上的清官典范,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