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育所长教你公交车防扒绝招
党育所长教你公交车防扒绝招
公交车防扒,这些绝招你一定要知道!
近日,济南市公安公交分局第一派出所所长党育在做客大众网微访谈时,向网友分享了公交车防扒窃的经验。随着公共交通的日益普及,公交车已成为扒窃案件的高发场所。据统计,仅2023年,全国就发生了数万起公交车扒窃案件,给乘客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那么,如何在公交车上防范扒窃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公交车扒窃的六大手法
扒窃分子在公交车上作案,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法来掩护自己的行为。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扒窃手法:
- 上下车时的“障眼法”
扒窃分子会在公交站点寻找目标,然后在乘客上下车时,利用手拿报纸、雨伞或塑料袋等物品挡住乘客视线,伺机扒窃。有的甚至会怀抱小孩作为掩护。
- 站立贴靠时的“挤碰试探法”
扒窃分子会紧跟乘客左右,利用一只手抓住车厢吊环并曲起手臂挡住视线,另一只手则悄悄进行扒窃。还有的会穿着西装或夹克衫,衣袋是穿底的,便于伸手扒窃。
- 座位上的“割窃法”
这种手法多发生在站间距离较长、乘客较少的公交车上。扒窃分子会坐在乘客侧面或后面,趁乘客打瞌睡时,用锋利的刀片割开乘客衣袋或背包窃取财物。
- 结伙扒窃的“传赃法”
一名扒窃分子负责扒窃,得手后迅速将财物转移给同伙。乘客如果发现财物被窃,应立即请司乘人员关闭车门,以防犯罪分子逃离现场。
- 结伙扒窃的“挡门板”、“夹门缝”
“挡门板”是通过一人挡住车门,吸引乘客注意力,其他同伙则在后面扒窃。“夹门缝”则是团伙成员将乘客包围在中间,用身体将乘客的衣服或背包挤到人圈空隙中,伺机作案。
- 团伙实施的“表演法”
扒窃团伙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情节在乘客面前表演,如争吵、打架或故意掉落物品等,以此吸引乘客注意力,其他成员则趁乱作案。
真实案例:作品被抄袭用作车身广告
2023年10月,乐山市公交车上投放了一组涉嫌抄袭的手绘作品广告。原作者张怡发现后,立即向组委会、公交公司和广告公司等多方反映情况。虽然组委会承认侵权并承诺下刊,但张怡认为各方都应承担相应责任并公开道歉。
四川方策律师事务所郭刚律师表示,供稿者、赛事组委会、公交公司和广告公司都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了公交车广告投放中的版权问题,也提醒我们在公共场所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财物。
如何防范公交车扒窃?
上下车时提前准备:不要在公交车上睡着,现金和手机不要放在外口袋里。背包或挎包尽量放在胸前并用手护住,贵重物品和证件分开存放。
乘车过程中留意可疑人员:例如眼神飘忽或频繁靠近他人的人,远离车门等易作案区域。遵循“财不外露”的原则,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尤其要保护好个人财物。
发现被盗怎么办?
立即报警: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前往最近的派出所报案。提供详细信息,如被盗时间和地点、嫌疑人特征及监控录像等线索。
通知司机并寻求帮助:告知公交司机情况,请其协助并暂时不要开车门,以便警方到场处理。
保护现场与收集证据:尽量保持案发现场原样,避免破坏可能的指纹或监控录像等关键证据。
配合调查:如实向警方陈述案件经过,并提供所有相关线索,协助警方尽快破案。
通过及时应对和加强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产损失和犯罪行为的发生。让我们一起提高警惕,共同营造安全的公共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