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崛起:从养老到“用老”的职场新趋势
银发经济崛起:从养老到“用老”的职场新趋势
中国加速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占比15.4%。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则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已全面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且正加速向深度老龄化迈进。
银发经济:万亿级蓝海市场正在崛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银发经济,正在快速崛起。银发经济,又称老年产业或老龄产业,是指随着社会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其涵盖范围极其广泛,从基本的日用品、保健品,到各类服务如健康管理、旅游休闲、教育培训等,几乎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企业创新:智慧养老开启新蓝海
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银发经济。江苏瑞芝康健老年产业集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集团在南京等中心城市布局了10多家中高端养老机构和近百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创新推出的“打车软件”模式服务平台,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预约洗澡、助餐、家政等上门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智能手环和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控老人健康状况,一旦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能及时通知专业人士上门救治。
政策支持:为银发经济保驾护航
为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于2023年9月发布《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3个重点领域和10个发展方向。同年12月,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培育建设银发经济特色园区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园区。目前,南京江北新区和高淳区已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无锡在智慧健康养老和养老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常州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更是成为国家级医疗器械创新园区。
老年人再就业:开发“银发人才”新红利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被视为延长人口红利期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22年我国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就业水平较高,其中60岁至64岁和65岁至69岁老年人的就业比例分别为34.43%和27.49%。然而,老年人就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就业类型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餐饮、保洁等服务行业。
职业教育培训:提升老年人就业能力
为提升老年人就业能力,各地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培训模式。目前,全国已建成近8万所老年大学,注册学员超过1000万人。然而,现有培训内容多集中在兴趣和技能两大类,如健康、娱乐、交际等,与实际就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完善老年职业教育体系,开发更多以专业技能为支撑的培训项目,如健康管理、体态管理、文化传播、乡村旅游、家庭照护、心理疏导等领域。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银发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老龄产业发展不平衡、银发经济定位不准、市场规模较小等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银发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老年人口规模,更与整体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充分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至关重要。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引导和监管,确保银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银发经济的兴起,不仅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更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创新的持续推进,银发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