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AI十大应用场景发布:教育医疗全面升级
长三角AI十大应用场景发布:教育医疗全面升级
2024年6月,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在浙江温州发布,涵盖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新能源、数字健康、城市治理、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应用场景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成果,更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体验优化。
智慧教育:AI助力精准教学
在教育领域,苏州市智慧教研平台率先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创新的“作业设计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大”“小”数据融合理念,通过AI算法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科学的作业设计建议。目前,已有10所学校加入这一项目,教师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结合本校学情,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作业内容。
苏州市南环实验学校是首批应用数智作业系统的学校之一。该校教师表示,通过AI技术,可以更精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系统还支持课堂随堂练习功能,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诸暨市也积极推进智慧作业落地应用,打造市级“数智作业”平台。该平台围绕作业资源建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生学情采集和分析等核心场景,将作业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整合。教师可以根据作业资料库,实现高效作业布置与针对性布置;学生作答后,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批改,实现作业个性化“减负”,助力作业有效“提质”,保证“双减”落地。
智慧医疗:AI提升诊疗效率
在医疗领域,安徽省率先应用人工智能建设影像云平台,集合了影像大数据分析和讯飞星火大模型等尖端技术,为全省医疗机构带来了多项创新的影像智慧服务场景。截至2024年4月底,全省1960家医疗机构已经接入安徽省影像云平台,其影像智慧服务惠及医生、患者累计超过5700万人次。
新场景下,医生可对病人的多期病情进行智能对比,追踪和分析病变的发展过程,识别病灶变化情况,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就医、做检查时也不用再携带和打印传统的纸质胶片,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短信链接等多种方式,即可不限次地浏览下载数字影像,同时获得智能化的报告解读;医疗机构则可通过影像智能质控,提升检查服务质量。
新能源:AI赋能产业升级
在新能源领域,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也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例如,羚羊工业互联网打造的新能源售电智能体,能够基于大模型的电力政策实现智能解读、电力市场交易知识问答、客户账单解读等,还能提供各类多元化的电力服务。光伏组件外观缺陷AI质检系统能够在工业制造中快速明显地显示缺陷所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检测效率。
基于车联网架构的大数据智能出行平台能够实现近200项整车CAN数据的采集、图像以及视频的采集,对司机驾驶行为、司乘肢体冲突进行识别,赋能自动安全驾驶;华藏生态大模型应用落地共创项目赋能数字健康,已向全球发布8个共创成果,助力中国大模型商业化落地。
城市治理:AI提升管理效率
在城市治理方面,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依托大模型技术打造的“数字社工”城运助手正式上线,具备城运工单智能派单、智能处置、智能催办、智能质检、智能研判五大功能,能有效提高街道工单处置水平和效率。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必须能够用统计数据证明它的应用成效,而且能够规模化推广。”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联席主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说道。当前,“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正在不断拓宽。随着大模型的快速迭代成熟,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将愈发深入,在推动长三角产业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