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专家推荐:老寒腿冬季食疗秘籍
三甲医院专家推荐:老寒腿冬季食疗秘籍
随着冬季的到来,老寒腿患者又开始面临关节疼痛、僵硬的困扰。老寒腿,医学上称为“寒湿痹症”,是冬季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认为,老寒腿是虚实夹杂的寒性疾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寒冷季节及下肢受凉后,素体阳气相对虚弱的患者再叠加上阴寒内盛,会使患者的病状更为严重。
三甲医院专家推荐:冬季食疗方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手足外科主任陈兆军和吴俊德医生推荐了几款适合老寒腿患者的冬季食疗方:
- 当归生姜羊肉汤
- 材料: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 做法:将羊肉切块,与当归、生姜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炖煮至肉熟烂,调味后食用
-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止痛,适用于气血不足、畏寒怕冷的老寒腿患者
- 韭菜核桃粥
- 材料:韭菜150克,核桃仁50克,大米100克
- 做法:将韭菜洗净切碎,与核桃仁、大米一同煮粥,煮熟后食用
- 功效:温补肾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腰膝冷痛、阳痿、性功能不佳者以及手脚冰凉的人群
中医辨证施治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老寒腿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风寒凝滞型:双腿、双膝关节疼痛,昼轻夜重,怕冷、怕湿、遇寒加重。可采用生黄芪、桑枝、伸筋草等中药外洗。
风邪壅盛型:双腿、双膝关节周围疼痛,痛处可窜动,局部怕冷、怕风、遇风加重。可采用生黄芪、牛膝、丹参等中药外洗。
气虚血瘀型:双腿、双膝关节疼痛,痛如针刺样,痛处固定不移动,局部皮肤颜色暗,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可采用炙黄芪、人参、山药等中药外洗。
肾阳不足型:双腿、双膝关节疼痛伴手足不温、软弱无力,喜暖恶寒,面色苍白。可采用菟丝子、山药、杜仲等中药外洗。
冬季预防和调理方法
保暖防寒:注意穿着保暖,尤其是下肢部位,可穿戴护膝、保暖裤等。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每天进行关节屈伸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饮食调理:多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生姜、红枣、桂圆等,帮助驱寒。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寒湿。
泡脚:每晚用温水泡脚,可加入艾叶、生姜等药材,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专家建议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波建议: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不能久居湿地。
阴雨天或潮湿环境下要注意防护,早晚可用热水或中药汤剂泡脚,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适当锻炼肌肉力量,减少关节负重,可选择散步、打太极等温和运动。
可以饮用少量活血化瘀、祛风活络的药酒,补充肝肾、祛风湿,增强体质,排除风寒。
老寒腿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综合运用保暖、药物、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等方法。同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避免盲目用药或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