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牛”餐食品牌如何引领吉林乡村振兴?
“吉牛”餐食品牌如何引领吉林乡村振兴?
2024年上半年,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到604.4万头,同比增长1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位居东北三省第1位;屠宰量达到22.1万头,同比增长123%;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5.7亿元,同比增长9.1%……这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吉牛中国牛”的强劲发展势头。
“吉牛”品牌的打造:从餐桌到产业链
为了进一步提升肉牛产业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吉林省启动了《“吉牛”餐食品牌与业态创新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要用3年时间重点培育1-2家全国连锁餐饮企业,打造10条“吉牛”特色美食街、10个“吉牛”餐食原料供应基地、100家“吉牛”餐食特色名店,研创100味“吉牛”餐食创新名品,培养一批“吉牛”餐食技能人才。
具体措施包括:
- 以皓月、犇福、桦牛等首批吉林省肉牛品牌推介联盟企业为主要食材供应基地
- 依托吉林省工商学院等省内食品加工与烹饪教学机构,组织吉林省饮食文化研究会、知名专家、食品加工企业、知名餐饮企业(包括星级酒店、大众餐饮等不同类型),立足牛肉食材,加强“吉牛”特色菜品、预制品开发
- 开发具有“吉牛”标识和吉林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如碗碟、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
- 推动“吉牛”餐食与冰雪旅游融合,打造“吉牛餐旅圈”
肉牛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从养殖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效应
肉牛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吉林省通过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据统计,2022年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到652.6万头,同比增长12.4%,增速位居东北三省第一位。全省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达到209个,万头以上牛场21个。这些规模化养殖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也促进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在品牌建设方面,吉林省围绕“吉牛中国牛”这一核心主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培育体系。例如,长春皓月的“沃金黑牛”、延边的“延边黄牛”、桦甸的“桦牛”等品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
创新驱动:吉林省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吉林省在肉牛产业方面的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创新:吉林省组建“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大力推进肉牛“活体贷”。2024年上半年,吉林省政策性保险肉牛165万头,同比增长19.4%;肉牛活体抵押贷款76亿元,同比增长26.69%。
科技创新: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建设了“吉牛云”大数据平台,创新推出“吉牛普惠”“吉牛监管”“吉牛·云繁改”“吉牛·云健康”及“吉牛·云交易”等数字化管理工具。
品种创新:吉林省筹划组建了吉林省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和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全省国家级种公牛站5个,年产冻精1075.6万剂,销售冻精918.78万剂,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链创新:以皓月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将一头牛“吃干榨尽”,使一头活牛加工后平均产值达到5万元以上。高档雪花牛肉、补血、补钙保健品、牛心包膜加工生物瓣膜应用于人体心包膜替换等等,尤其是皓月自主繁育改良的高档沃金黑牛新品种,每头综合加工后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
展望未来:从“畜牧大省”到“畜牧强省”的跨越
到2025年,吉林省计划实现肉牛发展到100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00亿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吉林省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做好肉食品及皮、毛、骨、血深度开发
- 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
- 做强肉牛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 推动产业由“卖肉牛”向“卖牛肉”转变
“吉牛”餐食品牌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吉林省肉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吉林省正朝着从“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的目标稳步前进。